李位王学芳夫妇与李乐民(左一)
在山东能源临矿集团邱集煤矿采煤工区,有一位打眼放炮样样精通的采煤工李位,在领导和同事眼里是干活的好把式。了解他的,都知道他家里还抚养着伤残退伍、瘫痪在床的同胞哥哥。18年来,为李位解除后顾之忧,支撑他们兄弟和家庭的,是他的妻子,人称“好矿嫂”的王学芳。
李位告诉记者,他的哥哥名叫李乐民,今年64岁。1976年,李乐民光荣入伍,先后在济南军区、成都军区服役。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李乐民所在的连队曾经阻击越军十天十夜,受到上级表彰。战后,李乐民退伍回到家乡。但由于经历复杂,后期精神出现问题,多方治疗不见好转,只好在家静养。那个时候,李位新婚不久,在离家70多里的一个乡镇煤矿工作,无法照顾家庭。加之兄弟俩父母早逝,妹妹也还没成年,耕种责任田、照顾哥哥李乐民的担子,就落在了李位的妻子王学芳一个人的肩上。“那段时间我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哥哥疯起来到处跑,怕他出事我一直跟着。”王学芳告诉记者,最难的时候是她背着幼儿的孩子寻找李乐民,在外跑了一天一夜。祸不单行,2002年李乐民患上小脑双层血栓,瘫痪在床,生活完全失去自理。李位也因单位不景气被迫离职下岗,面对年幼的孩子和患病的大伯哥,夫妻俩一筹莫展。当时有很多街坊朋友劝王学芳把李乐民送到民政局,摆脱这个累赘。“他是李位的亲哥哥,为保卫国家受了罪、得了病,咱不能把他推给政府。国家也有困难,咱不能带这个头!”王学芳说。
2004年李位由济宁微山县来到了位于齐河县的临矿集团邱集煤矿,成为一名煤矿农协工。随后,他的妻子王学芳便携一双年幼的儿女和瘫痪在床的大伯哥举家搬迁过来。“那时候邱集煤矿刚起步,我们一家就在煤矿旁边的村子里租的房子。”李位告诉记者,妻子为了更好的照顾李乐民,狠狠心把两个年幼的儿女送到寄宿制学校读书,而且自己还在家做些来料加工的活计,以此来补贴家用。
由于李乐民大小便不能自理,所以屋里屋外时常恶臭难闻。“在这种环境里待久了,我的鼻子都闻不到气味了,吃饭都不香。”王学芳告诉记者,为了不影响房东和周围村民,王学芳每次给大伯哥洗沾满屎尿的衣服被褥,都到离住家很远的池塘、河沟去洗。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每当砸开厚厚的冰层洗衣服,刺骨的寒冷就把王学芳的手冻得红肿刺痛。但王学芳还是坚持下来,从不嫌弃抱怨。
在李位王学芳夫妇简朴的家里,记者看到,唯一奢侈的物品就是一个电动刮胡刀。原来,几年前,王学芳在给大伯哥刮胡子时,老式的刮胡刀的刀片不小心把大伯哥的嘴唇刮破了。王学芳很是心疼愧疚,为了防止再出现刮破脸的情况,她就狠狠心买了一个安全系数高的电动刮胡刀。
为了不让李乐民患上褥疮,李位王学芳夫妇坚持每天给他擦拭身体,定时为他翻身。为了给李乐民增加营养,方便排泄大小便,王学芳合理搭配膳食,不仅多做鱼类、豆类、粗纤维蔬菜,还经常熬制红枣莲子小米粥喂给李乐民喝。此外,勤换洗衣物、及时清理粪便,让李乐民像正常人一样保持清爽干净……时光荏苒,李乐民在弟弟弟媳照顾下,病情好转情绪稳定。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王学芳作为弟媳,却已经悉心照顾大伯哥十八年。当记者和李位王学芳夫妇交谈时,李位充满感激地对妻子竖起大拇指。王学芳却泪眼婆娑地说起自己的一双儿女,“这些年为了照顾好大伯哥,为儿女做的太少了。”王学芳抹抹眼泪继续说道,现在条件好了,一双儿女也都大学毕业成家立业,但为了照顾好李乐民,她还是无法帮儿子照看孩子。好在儿女们都能理解母亲的难处,这也让王学芳稍微心安一些。
“俺从嫁给李位的那天起,就知道自己是矿工的妻子。”王学芳略显憔悴的脸上泛起了笑容,她说今后的生活,还要像矿工一样吃苦耐劳、无私奉献,要让下矿的丈夫坚守岗位,没有后顾之忧。为了丈夫安心工作,为了年过六旬的大伯哥老有所养,她还会日复一日、无怨无悔的继续劳作……
看着瘫痪在床的李乐民溢满感激的眼神,看着也已年过百半的李位王学芳夫妇坚定的神情,记者的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