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晓宁
通讯员 李致民 王克军
寒冬时节,高青县芦湖街道耇士孙村的雪桃却是一派丰收景象。偌大的桃园一眼望不到头,桃树上挂满了雪桃,阵阵果香扑鼻,惹人喜爱。
“雪桃又称仙桃、寿桃,口感爽脆、桃味浓郁,因其在冬季成熟,收获时已值下雪时节,故名雪桃。”桃园内硕果累累,村民孙洪涛高兴得喜上眉梢。“今年又是大丰收,一亩地能产3000斤,保守能挣15000元。”
孙洪涛带领几个村民一边摘桃,一边装箱。一筐筐果型硕大、色泽红艳的雪桃,搭乘着运输车销售到淄博中心城区、东营、滨州等地,成为许多家庭冬季水果的必备。
这些雪桃被周边贫困群众称为“扶贫桃”,群众摘掉穷帽子,它立了很大功劳。耇士孙村从2016年开始种植雪桃,形成了300余亩的雪桃种植规模。村里因缺乏劳动力致贫的几名村民将土地整体转流给雪桃合作社,同时被优先返聘到桃园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财产性收入和就业收入成为他们脱贫的重要砝码。
在高青县城一家知名大酒店的厨房里,一盘刚刚出锅的蚝油杏鲍菇让人不禁垂涎三尺。厨师张师傅告诉记者:“这盘杏鲍菇来自高青县惠泽农业有限公司,品质非常好。”
惠泽农业有限公司位于高青县大芦湖北侧,主营业务是食用菌研发、种植和销售,2018年被评为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乡村产业振兴示范点和脱贫攻坚样板车间。
在惠泽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筐筐新摘取的杏鲍菇色泽如玉,仿佛一锭锭白银,给王桥村的王春星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幸福日子。“我晚上在这里烧锅炉,这些杏鲍菇长得好也有我的功劳。我都叫它‘幸福菇’!”今年,芦湖街道了解到王春星的就业需求后,主动为他联系了杏鲍菇种植工作,通过务工每月有2400元的收入,已实现稳定脱贫。
“临近年末,订单多了。工人们干得多,工资也会涨。”负责人李继珍在车间指挥调度,忙得不可开交。谈起杏鲍菇种植,他有说不完的故事。高青县大芦湖是一级水源保护地,工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但是以李继珍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另辟蹊径,积极协调农业、国土等部门学习先进经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芦湖街道的帮助下,李继珍将周围闲置多年的30亩建设用地盘活,打造了一处食用菌产业基地,同时成立继珍农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民致富,成为群众信赖的农业致富带头人,也为当地农村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冬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乡间的果蔬销售依旧热火朝天,这其中凝聚着广大农民的辛勤付出,更是乡村振兴战略惠及农业农村,带动村民脱贫增收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