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法治牡丹区建设,12月17日,我省首家县级法学会物业行业工作站在牡丹区成立。
菏泽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副会长乔方臣,牡丹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刘广珍出席会议并讲话;牡丹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牡丹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霍忠亮主持会议,牡丹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牡丹区法学会副会长杨传斌宣读了《关于成立牡丹区法学会物业行业工作站的通知》。乔方臣、刘广珍为工作站揭牌。
牡丹区法学会以群众普遍关注的物业管理、服务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全省成立了首家行业基层工作站,将进一步凝聚和整合更广泛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力量,更广泛的调动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和物业行业管理、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搭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法律服务平台。牡丹区法学会物业行业工作站将紧紧围绕牡丹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全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撑和法治智力保障。
菏泽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副会长乔方臣在讲话中指出,牡丹区法学会成立全省首家物业行业工作站,是全市法学界的一件大事,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对全市法学会工作创新发展将带来积极和深远影响。牡丹区法学会物业行业工作站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我市繁荣法学研究、创新法治实践、推进平安菏泽、法治菏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乔方臣要求,物业行业工作站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工作站的桥梁纽带、触角”和“末梢”作用。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及时将物业行业和群众的呼声建议进行多向传导,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鉴别力。要充分发挥民主法制建设的宣传引导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要充分发挥法学研究队伍的培养平台作用,使法学理论研究与业务指导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执法、司法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牡丹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广珍指出,建设法学会物业行业工作站,一是推进法治牡丹区建设的需要;是牡丹区全面贯彻落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法治”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的现实需要。当前,牡丹区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入关键机遇时期,随着居民回迁、异地置业及农村人口入住小区人数的逐年增加,因居住观念、生活环境、需求意识及外部环境的改变,业主之间,业主与开发建设单位之间,与辖区政府部门之间,极易引发矛盾纠纷。法学会建立物业行业工作站,可以更好的依法解决物业矛盾纠纷,对维护小区和谐稳定,推进法治牡丹区建设至关重要。二是深化平安牡丹区建设的需要。提升城市形象,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品位的提高,既要靠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更要靠高水平的管理。随着我区棚改力度的加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已成为广大城市居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直接关系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直接影响全区的平安、和谐、稳定。法学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将专业性的法律和矛盾纠纷突出的物业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夯实依法管理物业的根基。三是做好法律实践应用研究的需要。成立物业行业工作站,有利于引导全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立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执法、司法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入开展法学应用研究和法治实践活动,切实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强法律实践应用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刘广珍强调,牡丹区法学会物业行业工作站要在提高法学研究水平上务求新实效。加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合作交流,以课题、论坛、年会、研讨会、咨询论证为重点,着力引导和推动更多的研究成果进入决策层。要在参与法治宣传上务求新实效。积极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以物业管理和服务为切入点,积极参与依法治区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打造亮点,增强实效,学习借鉴外地“法律诊所”、“法律服务站”等经验做法,积极探索服务基层依法治理的新途径。要在搞好法律服务上取得新突破。通过健全工作管理制度,提高工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努力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座谈、联谊、论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法学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
刘广珍要求,牡丹区法学会物业行业工作站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努力在提高队伍素质、强化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切实做好对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物业行业管理、从业者的指导、协调和服务,真正建成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不断开展法制调研、宣传、学习、培训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行业法学、法律专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