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
单文松(山大校友三人行茶社创始人)
(记者 林亚男)
“信念是创业时必备的品质,相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此时,他沉稳的脸上显现出坚毅。
亲切的光临问候、暖黄的灯光、木质的桌椅、扑面而来的清茶味道、妥妥的书香气息......这是单文松一点一点建设起来的校友三人行茶社。
毅然休学走进创业大潮
本科时从院里的体育部部长升到院学生会主席,连续四年专业排名前十,成功保送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研三面签华为,简历非常漂亮,然而,单文松却选择了创业。
读研期间,单文松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半,全天待在实验室学习,虽然学习中的任务都会尽力完成,甚至获得了山东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但是心中愈积愈多的烦闷让他意识到内心并不喜欢这个专业。
正巧,研一时见识了北大校友的众筹项目--1898咖啡馆,他还报名学习了其首席架构师杨勇的金融课,后在济南参与校友三人行茶社的筹建工作。相对于实验室的枯燥,新鲜的商业模式和参与经历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研三在威海考察成功,单申请了本科母校山东大学(威海)一隅的两层楼,办理了休学,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活,毅然走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大潮中。
从策划到路演,单文松在已毕业的37位校友中筹集了四十多万的资金,来支撑茶社的建立和运营。在路演中,他说到,三人行茶社有两个使命,一是为校友的交往打造一个专属空间,二是为母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一定帮助。
从机电到商业,转变不可谓之不大。
独自拼搏的孤寂与辛劳
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里落脚,茶社里大到装潢,小到一只茶具的挑选,都是他独自完成。
2017年3月竣工到现在,从简单的茶社到咖啡、简餐、书房的逐步加入,产品迭代了三四个版本。红酒的挑选、厨师的挖掘、店长的寻求,皆是看起来简单实则马虎不得的事,需要他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过程将一个没有经历过实战、“假大空”的学生打磨成一位成熟稳重的社会人士。
没有稳定之前,单文松经常在凌晨一两点才忙完入睡。他说,“我是个没有抱怨意识的人,有困难去解决就好了,我一直相信这个事情我是可以干成的。”只是“每天交往的人,上面是历届校友,最小的也比我大七八岁,下面就是还在读书的学弟学妹了。”交往年龄的断层带给他的恍惚感和孤独感让他觉得不适。
但是他说,他知道辛苦和孤独是创业者必经的过程。能够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其间的满腹热情、克服欲足以抵挡任何其他负面情绪。
在工作规划里杂糅情怀
茶社的建立初衷,就是给校友搭建一个根据地,依托于学校--校友资源最原始的聚合点,整合多方校友资源,输出山大文化。
单文松对茶社的未来规划分为两部分。一是建立一个连锁的校园文化空间品牌,集情感交流、文化认同、信息共享、资源对接、项目孵化为一体的校园文化空间,将校友们线上的联系实实在在地落地;二是完善在读大学生的众包服务,对内孵化、对外连接,减小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现实压力,同时为企业输送鲜活的思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