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成为时代潮流,已经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对书画产业而言,“互联网+”属于新生事物。近日,巨野书画院与山东财经大学展开合作,着力建立一个工笔画数据库,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书画文化进行再造,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加快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在巨野县书画院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工笔画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到摄影棚内拍摄,并采集作品类别、尺寸、画家姓名等信息,为下一步数据库的建立打下信息基础。
山东财经大学计算机软件和理论专业研究生张凯翔介绍,数据库建立的第一步是信息采集,首先对工笔画进行数字化的拍摄和数据处理,处理完之后根据分类,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工笔画数据库,有了数据库之后可以实现工笔画的保存、展示、还有检索等多种用途。
巨野县积极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借助山东财经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人才资源和专业优势,以推进巨野工笔牡丹画数字化建设为着力点,推进“巨野工笔牡丹画”品牌建设,助力菏泽建设“世界牡丹之都”。打造校院企地合作共同体,推动实现多方共赢。
巨野县书画院业务副院长侯福常说:“书画+互联网的结合并不仅是简单的网络销售,更重要的是拉近画家们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这样既展示了书画作品,提升巨野书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又可以让大众通过网络感受到书画的魅力。”
“互联网+”和书画行业的结合,明确了书画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由传统的被动传播方式转变为主动推广传播,促进了书画产业的繁荣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