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以来,利津市场传来利好消息:生猪价格大幅回落,猪肉价格明显下降,但生猪价格上顶因素依然突出。
一、生猪价格大幅回落
据国家统计局利津调查队市场跟踪调查,11月份以来利津价格拐点出现,生猪价格开始持续回落。11月26日,调查的生猪价格为15.2元/斤,比25日跌落0.1元;11月23日枣园市场,生猪价格为15.8元/斤。目前,生猪价格比前期最高价格每斤跌落5.1元,环比下降25.1%,降幅超过四分之一。
据调查,生猪价格跌落从本月开始,11月2日生猪价格跌破18元收于17.8元/斤,11月3日最低跌到17.0元/斤,每斤比10月底落了2.5元,环比下降10.3%。11月16日利津生猪价格最低到了13.5元/斤,但有行无市成交极少,之后价格有所反弹。最近几天生猪价格波动较大、反弹上涨、起伏剧烈,上顶因素依然突出,11月23日生猪价格回弹至15.8元/斤,26日生猪价格降至15.2元/斤,27日收猪商贩报出的收购价为14.2元/斤,总体跌落趋势明显。
二、猪肉价格明显下降
生猪价格回落,对猪肉形成下拉下坠,猪肉价格下降明显。11月23日,枣园市场猪肉价格为26元/斤,比10月底每斤跌落6元,比最高价格跌落7元,环比下降21.2%,降幅超过五分之一。排骨价格为25元/斤,比最高价位每斤跌落5元;猪棒骨价格为15元/斤,比最高价位每斤跌落3元。预计11月27日枣园市场,猪肉价格会降至25元/斤。
三、当前猪价跌落的原因
调查认为,当前的生猪价格下滑,与生猪存栏状况并无关联,与三季度末相比,生猪存栏没有根本性改观。当前生猪价格回落更多的是因为前期猪价太高、猪肉太贵,猪肉销售急剧减少,属于消费市场自然整合,更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至于生猪价格到底会不会持续跌落,春节前生猪价格如何变动一切尚难定论。
四、因素分析及趋势认定
今年生猪狂飙、肉价上涨,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生猪上涨完全失去了控制,“猪家军”羁傲不逊、难以征服。透过第三季度生猪生产形势来看,乐观的预测生猪价格回落起码还得一年多时间,最快要到明年10月份,最迟要到2021年春季。其理由如下:
一是生猪缺口巨大。从目前来看,尽管生猪生产有所恢复,生猪存栏有所增加,但生猪供应十分紧缺,恢复增加数量远远填补不了巨大的需求缺口,“逮不着猪”是猪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尽管10月、11月份有所恢复,但生猪缺口整体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二是生猪存栏依然下降。据生猪监测调查显示,利津一般规模的养猪户生猪存栏增长快,3季度10个监测的养猪户,生猪存栏总量为1107头,比2季度末增加了295头,环比增长36.6%。但一般养猪户存栏增加,抵不过养猪企业的存栏下降,从监测数据来看,3季度利津生猪存栏依然下降,且比例较大。3季度监测的11个样本,生猪存栏为1496头,2季度为5812头。
三是较大企业存栏下降。由于仔猪价格狂飙,仔猪成本高涨,以仔猪育肥为主的瑞东农牧公司处于半停业状态,3季度生猪存栏只有389头,不及2季度存栏的十二分之一。养殖数量比2季度减少了4611头。据调查,3季度以来,一头30来斤的仔猪起码要1400多元,企业怕后期猪价下跌,没有大量购进养殖,只有少量维持养殖。
四是繁育母猪总体偏少。3季度,跟踪调查的1个养猪企业、10个养猪户,繁育母猪为129头,比第2季度增加了12头,繁育母猪依然处于数量头数偏少、相对低下的状况。经过近两个月的进一步恢复补充,母猪数量虽有所增加,但对产仔量提升不大。
五是猪肉需求旺季形成新的拉动。随着冬季的到来,猪肉需求开始进入旺季,南方各地制作熏肉、腊肉、腊肠的时节也随之而来,加之元旦之后,跟随其后的春节、元宵节两大节日持续时间长、猪肉需求大,对生猪价格形成更大更强势的拉动,同时春节期间的高度集中需求,会进一步降低生猪存栏,猪价、肉价会有所反弹,至于春节前猪肉价格涨到什么程度,更多的取决于居民消费心理和政府宏观调控力度,防止春节期间肉价飙升是民生之举,尤为重要。
六是存栏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按照母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小母猪真正开始繁育,起码需要6-8个月时间,起码经过三次的筛选补栏,母猪或许才能恢复一定的规模,这样起码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考虑到2019年猪价飙升以来的补栏增长,所以乐观的预测,生猪存栏真正增加和恢复起码还需要一年多,至少要到明年10月以后,客观认为到2021年春季生猪生产形势会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