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器乐喧天的热闹场面, 没有华丽的纸质房屋,近日在营里镇冯桥村一老人的丧礼上,前来吊唁的亲朋中午8人一桌四个小菜、一碗丸子汤,规格在10元左右。按照往常,午饭后还要二次装棺,入土为安。但自去年起这个村子已经没有了将骨灰再次装入棺材的“二次棺葬”现象。
据了解,冯桥村是全县第一批响应上级移风易俗号召的村,于去年12月建成公墓并开始使用。“有了这个公墓,省去了棺材的钱,村民之间也不相互攀比了。”村党支部书记刘洪亮告诉记者。以前一个棺材需要五六千块钱,好的甚至上万,不仅铺张浪费,而且在村民之间形成了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村民王广同告诉记者:“以前比的是谁排场大,谁家买的棺材贵,现在钱省下来了,都比着看谁孝敬在世的老人。”
为提倡厚养薄葬,冯桥村积极引导广大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厉行勤俭节约。然而,殡葬改革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取消“二次棺葬”,逝者的骨灰怎么安放?亲人祭拜又去向何处呢?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刘洪亮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商量探讨提出建设村级公墓。公墓总占地1.2亩,其中共分为双穴区、单穴区、花葬区和树葬区,双墓穴可以满足夫妻合葬的要求。冯桥村共有1700口人,按照当前国家人口自然死亡率7.13‰计算,可以够该村用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