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使平凡的人们,
做出惊人的事业。
对于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来说,
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
且说张继学去世后,村民、他的妻儿都认为,张继学是一个充满干劲的人,是一个永远不知道累的人,是一个不会生病的人,是一个年轻人。
张继学,因何在村民心里永远“年轻”?
朱家户村的宣传栏里,关于张继学的生平:1960年10月出生,2019年8月31日去世。
59岁,对于村庄的“当家人”来说,正是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
张继学的生命停在了“年轻”的59岁。
“太突然了!”张继学的儿子张刚这样说。在他眼里,父亲一直很健硕,“没见过他愁眉苦脸的时候,也没见过他意志消沉的时候,他做事有着长远的打算,有坚定的信心。”
“太心疼了!”朱家户村党支部委员张传录说,8月13日晚上,他们还在一起抗击台风“利奇马”,“这个充满激情的人,说没就没了,他还不到60岁啊!”
“太意外了!”在朱家户村开豆腐坊的村民吕爱芳说,“我儿子暑假带着大学同学回来玩,推介我们的美丽乡村,夸赞无私奉献的张继学书记。没想到,张书记就这样走了。”
不管是妻儿、村“两委”成员还是其他村民,在大家眼里,张继学有着强大的力量,“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年轻的精神。”
送别自己的好书记,朱家户村的村民竭尽所能。张继学家门口的小路宽不足两米,一侧就是深沟,灵柩出不去,村民纷纷卸下自家的门板,搭起了十几米长的木板路。灵柩走过木板路,便是坡度45度、长60米的下坡路。抬灵柩的前排4个人用手举过头顶,后排的4个人只能蹲着一步一步向前挪。短短的60米,整整走了半个小时,大家说:“张书记家门口的路,是我们村最差的路。临走了,我们说啥也要让他一路走好……”
在沂源,高调送别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的情况并不多见。在张继学的追悼仪式上,沂源县委书记来了,县委常委们来了,镇上的干部们来了,相邻十几个村庄的老百姓也来了。
张继学走进了百姓的心里,留在了百姓的心里。
张传录说,“张继学虽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没有离开,朱家户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庆假期,最多的一天游客达3000人。相信在张继学‘黄牛精神’的指引下,朱家户村将建设得更加美好。”
今年6月,沂源县委出台《关于推行“联村党建”模式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试行)》,突破以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的方式,探索推行“联村党建”工作模式,淄博市第一个联村党委党群服务中心就设在了朱家户村,片区内的西白峪村、王庄、石井河等8个联建村正式“搭伙过日子”。石井河村距离朱家户村有7里路,从此前的省级贫困村,到现在村民全部实现脱贫并在2018年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张继学的“黄牛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延续。“朱家户联村党委让张继学书记的‘黄牛精神’走进了每一个村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齐心抱团发展,村里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9月20日,沂源县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张继学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在沂源掀起了学习张继学的热潮;11月17日,淄博市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张继学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学习张继学的活动在全市展开。
相信,随着学习张继学活动的深入,将有更多的张继学站起来,站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完)
文/图 记者 任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