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促创新发展”。11月23日,600余名海内外专家人才齐聚德州,第四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启动仪式正式举行,36个重点项目现场集中签约。在五天时间里,活动将通过6大版块,使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专利技术、项目成果和合作意向,与德州市园区、企事业单位充分对接洽谈交流,以期合作。
自2016年起,德州通过“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共签订合作项目740个,计划投资252.9亿元,引进人才626人,授权专利154项,获得奖项132项,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已超8.5亿元。
德州被称为有德之州,现辖两区两市七县,拥有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人口581万。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新旧动能转换的推动下,德州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正在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新兴创业福地沃土。创新为创业提供动力,人才则是创业的核心。天时地利下,还要“政通”才能“人合”。
德州抓住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这一试点机遇,在京津冀济区域协同创新、产业人才深度融合发展、人才国际化市场化等方面试点探索,从平台建设、服务保障、政策扶持着手,出台人才政策“黄金30条”、“人才改革25条”、“乡村人才振兴20条”等一系列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成功创建全国第4家国家级引智试验区、全省第4家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高端人才引领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
种得梧桐树,招来金凤凰。多家德州当地企业乘“人才红利”的“东风”,一扫科研力量不足的颓势,在市场站住脚跟,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例。该公司迅速成立了包括5名博士在内35人的研发团队,为可降解心脏冠脉支架的研发提供了源动力,目前产品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正在申请临床实验。
日前,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指导,中国组织人事报社、中国人才杂志社举办的“2019年(第四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的评选结果揭晓。最终评出组织奖12个、最佳案例10篇、优秀案例120篇,德州市以《“五化同步”引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山东省德州市建设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的实践探索》获评全国人才工作优秀案例。事实上,德州已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引导产业人才深度融合的同时,德州还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柔性聚才”,出台了德州市“假日专家”工程实施办法,对高层次人才不看头衔看贡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向海内外吹响了招才引智的号角。第四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启动仪式上,14名现代产业领军人才和12名“假日专家”代表获颁证书。
“不拘一格降人才”政策的鼓舞下,专家们带着研究成果和专利纷至沓来。其中,来自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的杨贞耐教授与禹城的一家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研发生产出一种适合中国人肠道的乳酪,在市场上收获了正面的回馈,才智获得了财富回报。
目前,德州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已认定高层次人才2356人,其中国家级人才77人、省级人才902人。德州柔性人才政策“敛才有道”,高质量人才必将引领高质量发展。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11月19日,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揭牌,填补了德州研究生阶段教育空白。中北大学将凭此契机,遴选组织研究生导师团队常驻德州,设立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化工技术三个研究所。从这以后,中北大学与德州这座活力创新城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此次智汇德州,中北大学的26名高端人才带来了276项科技成果,并开放专场与德州百余家企业现场“相亲”,可谓诚意满满。
除了帮助德州地方院校筹划新办专业、规划专业设置、规范教学安排,中北大学还将接纳德州地方院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培训,提高师资水平能力,整体推进各方实验室资源共建共享。
“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计划在三年内招生达到100人。”中北大学副校长曾建潮说,希望通过合作拓展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推动德州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学校和城市都将因此受益。德州浇灌起的这株“人才之树”,必将收获“发展腾飞”的丰硕果实。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德州市委副书记张传忠在本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启动仪式如是说。德州将树立人才引领发展作为战略,广开进贤路,诚聚天下才,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