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曹连东
人物简介:黄兰海,88岁,现居淄博高新区,1949年入伍,从军八年跟随部队南征北战。
今年10月底,黄兰海看到记者到访,先整理一下着装,然后热情地招待记者坐下。整理着装,是军人见到重要客人时检查仪容仪表的一项规范性动作,退伍多年他依然保留着这个当兵时的习惯。
1949年春天,黄兰海参军入伍。1950年跟随部队南下。“我们从江西出发,走了9天进入福建境内,又坐船到福州。”
到福州后,黄兰海所在部队负责当地警备任务。他们不仅要保障武器弹药等物资安全,还负责照顾伤员。
1950年下半年,黄兰海跟随部队回到江西上饶。“在上饶休整7天,每人发一斤棉花,大家把棉花缝到衣服里,然后坐火车去了东北。”
“当时我们部队被编入空军,负责吉林省宽甸县机场地勤工作,在机场就能听到鸭绿江大桥上传来的炮火声。”黄兰海回忆道,鸭绿江大桥是交通要道,敌人为阻挠我军物资过江,不断派敌机过来轰炸,我军战机奋起反击。黄兰海的任务是在机场站岗,保护停在机场的飞机。
战争结束后,黄兰海又跟随部队前往齐齐哈尔。黄兰海说:“当时部队还处在警备状态,我们负责机关的保卫工作。”
1957年冬天,黄兰海退伍回家。“退伍后我加入了预备役部队,若是再有敌人来侵犯,我还要上战场杀敌。我老了,但还有儿子、孙子,他们能替我上战场。”黄兰海说。
“拿起枪,穿好军装,就是准备打仗!”黄兰海谈起当年的感受:“在战场上打仗,没有时间考虑太多,也顾不上危险,只想着尽快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现在是和平年代,不用打仗,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采访中黄兰海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