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9 15:30:12 来源: 威海日报
举报
行走在威海,触目所及的,是天蓝海碧,水清岸绿。晴空万里的日子里,无论在市区、海滨,还是乡间、山上,举起手机、相机,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可以刷爆朋友圈的“威海蓝”。蓝天白云好空气已成为威海的形象标签之一。领跑全省“气质”的背后,是威海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坚定信念,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价值追求,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的落实实践。
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降尘。资料片
控源头 优结构 激活高质量发展“绿动力”
在高新区初村镇威高产业园内聚集着一批高精尖项目,这些项目从选择到落地再到材料、设备和生产工艺,都是经过再三筛选的。“我们的目标就是尽可能从项目的源头上控制住污染,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全部筛掉,留下的都是有技术含量的新医药与医疗器械项目。”威高集团生态环境部负责人张善茂表示,这样打造出的“绿色工厂”不仅污染大大减少,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一举多得。威高产业园如此举动的背后,是我市严把环境准入关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心与魄力。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威海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威海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暨2018—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多项政策,从源头上杜绝“两低三高”大气污染项目落地。此外,我市还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制定《关于培育壮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分别制定了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科技支持、精准招商、特色细分产业集群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形成“1+10”工作体系。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腾笼换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将橡胶轮胎、玻璃、电镀、化工等行业集中搬进工业园区,并同步升级改造;而新北洋产业园、威高产业园、好当家海洋食品生产车间等一批“新产业”则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激活我市经济发展“绿动力”提供了全新支持。
项目施工现场对PM2.5、噪声等数据进行监测。资料片在华能威海电厂,有四个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的巨型锅炉。正是这四个“大家伙”供应了全市大部分电力。其中,6号机组在经历了13项节能先进技术改造后,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授予全国同类型最优机组。据华能威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完成后,现在的SO2排放浓度降至30mg/m³、NOx排放浓度降至40mg/m³、烟尘排放浓度降至3.6mg/m³……不但各项环保指标全面优于国家超低排放限值,该机组还成为了当前世界同类型机组节能环保指标最优的绿色火电机组。“淘汰落后产能不仅没有给企业造成负担,反而为企业创造了更大效益,还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华能威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与华能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淘汰落后产能的甜头。我市也针对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治理”大气污染精准施策——以空气质量和重点企业自动监控数据小时超标预警机制、现场巡查督导制度、日报送和旬月季排名通报制度、大气网格化监管制度的“一个机制三项制度”为统领,督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大气污染物相应时段排放标准要求,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重点废气排放企业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做到全方位全天候自动化监控。截至目前,全市所有电力企业的53台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替代。我市还研究制定了《威海市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行动方案》、《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等方案,建立健全清洁煤炭配送和监管体系,实行煤炭质量全过程监管,同时禁燃区内除热电企业和批准建设的集中供热站外,禁止燃用、销售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炉窑、炉灶等设施。此外,我市强化各类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裸露土地和渣土堆整治。全面落实施工区域围挡、裸土及物料堆放覆盖、施工场地洒水清扫、出入车辆冲洗、施工道路硬化、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并实现规模以上建筑工程扬尘监测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加强机械化清扫、增加洒水及冲洗作业,市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洒水率、冲洗率均达到100%。清洁能源公交车主要以天然气清洁能源为动力,新能源公交车则多为气电混合动力。“目前我们已拥有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公交车1076辆,占公交车总数的93%。”威海公交集团技术机务部部长孙冬松介绍,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公交车运行以后,每年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00余吨,减少碳排量1500余吨;间接减排量方面,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量30万余吨,减少碳排放量8万余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是我市节能减排的治本之策。我市大力推广以气代煤供暖方式,中心市区新建6台燃气锅炉,为新增用户和原燃煤取暖用户供暖约48万平方米、4546户。利用空气源热泵、并入集中供暖管网等方式,对原燃煤锅炉用户实施清洁供暖约52万平方米、5000多户。在集中供热热源辐射不到的区域及农村开展清洁供暖试点。此外,我市还着力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海风、海水、阳光,皆可成为产生清洁能源的“宝贝”。光伏发电方面,将国家政策与我市实际充分结合,积极指导各区市科学、理性、稳步推进我市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备案分布式光伏装机已达165兆瓦。水电建设方面,正在筹备的山东文登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昆嵛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预计可于2020年发电机组到位安装,2022年5月份首台机组开始发电,2023年上半年全部6台机组并网发电。风电方面,目前已建成运行风电场20个,总装机容量达97万千瓦。漫步如今的威海,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可以深呼吸的清新空气,是威海这座海滨城市最普惠的“公共产品”。而沿着这条“保卫蓝天”的路继续走下去,威海的碧海蓝天也将成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最靓丽的一张“生态名片”。


本文来源:威海日报
责任编辑:
鞠金玲_SD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