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手机游戏市场发展迅速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因为沉迷游戏影响学习、随意消费的问题尤为突出,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其中19岁以下网民占比高达20.9%。
类似青少年沉迷网络以及打赏主播等新闻早已屡见不鲜。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游戏已经成了家长们的一道难题。
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就《通知》有关情况,接受了记者专访。
此次消息引来不少成年玩家的关注!
《通知》提出6项举措
《通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1、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业发展迅速,在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需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出现部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消费等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2、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开展相关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制定具体措施,形成了本《通知》。
3、《通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游戏管理,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和切实作用
《通知》如何贯彻落实?
1、做好宣传解读。国家新闻出版署将通过组织研讨、培训等形式,向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做好阐释解读,组织各地各单位认真学习《通知》,准确把握相关内容和要求。
2、强化督查落实。各地各单位要统一认识,严格落实《通知》要求,切实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通知》明确规定各属地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加强对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协调有关执法机构做好监管执法工作。对《通知》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属地管理部门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对落实情况要及时报告。
3、完善配套制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积极推进,不断研究完善相关做法。目前,相关方面正抓紧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立法与修订工作,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要求写入法律法规,为各项具体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同时,国家新闻出版署正与公安部对接,牵头建设统一的身份识别系统,为游戏企业提供游戏用户身份识别服务,以准确验证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我们还将逐步完善和丰富身份识别系统的功能,实现跨平台使用网络游戏时间的数据互通,以掌握每一个未成年人跨平台使用游戏的总时间并予以约束。
随着网络游戏载体形式和服务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制度设计,不断总结好经验好做法,让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游戏固然好玩,适度才最重要。家长也不要一味地责骂,要选择最佳的沟通方式试着了解和倾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