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
今天也是记者节,即便没有被立冬节气的“光芒”掩盖,这也注定是个低调的节日,一个只有少数群体关注的节日。
这个节日不放假,没福利,日常赶稿,搞不好还会加个班。但你会默默转载个朋友圈,在内心坚定地确认自己记者的身份:
我是记者,记录时代,记录社会,监督不公,追寻光明。
在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和教师节、护士节一样,记者节是我国仅有的三个行业节日之一。每年这个时候,“记者猝死”、“记者离职率”……就刷满了记者们的朋友圈,看得心有戚戚;另一方面,在全民媒体的今天,听风就是雨的“公民记者”们又独占鳌头。今天,我们回归本质,不做数读,只说传统意义上的记者。
在老派英雄漫画的白银时代,超人和蜘蛛侠的掩护身份都是记者,记者可以说是距离超级英雄最近的职业。超级英雄选择记者,或许是因为这个职业代表着一种信念和责任感。
著名新闻人普利策曾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记者是国家的瞭望员,它反映真实的社会民生,也将最普通大众的期望上传殿堂,把国家导向正确的方向。社会的期待与时代的使命感,驱使着这群叫“记者”的职业人群向着世界、向着未来勇敢而坚定地迈出脚步。
记者是一个神秘又平凡的职业。记者们总是一台相机、一支笔、一个录音采访机或者一台摄像机,终日奔走,彻夜写稿剪片,不知在忙什么;记者也很平凡,他们总是出现在人们的身边,急你所急,感你所感。
正因为这份职业的复杂性,不同的群体对待记者的态度千差万别。记者值得托付,走进因内涝导致房屋倒塌的村庄,村民们会争先恐后地引路,让记者尽快到达第一现场;记者让人恐惧,采访一些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相关部门可能会围追堵截,面对面时甚至不敢直视记者的眼睛;记者让人不解,这个职业门槛高,需要能写擅摄,但是赚钱少,还是高危行业,当记者的目的让人猜不透;但是还有一群人理解和相信他们——“记者来了,别传谣言了,看新闻就知道了……”读者的信任,就是记者最大的成功。
“世界越是喧嚣,真知灼见的报道,才显出可贵;人心越是摇晃,从一而终的坚持,才令人感念。”记者是职业,是习惯,也是信念。否则,她不会明明惧怕大型烈犬,还到非法在居民楼内圈养大型犬的人家里为居民的权益,在数条大型犬中间与狗主人据理力争;他不会明明是过敏体质,还在齐腰深的水中拍摄雨后积水对市民造成的不便;他不会容易中暑,还在40℃的高温天记录环卫工人和交警的不易;他也不会明明晕车,却愿意乘车到百余公里外的村民田里,查看因工厂违法排污而遭殃的麦苗;他更不会明明妻子待产,却到另一家医院采访零时出生的“幸运儿”……
高尔基曾说,“太阳是幸福的,正因它光芒四照;海也是幸福的,正因它反射着太阳欢乐的光芒。”怀揣梦想,真实反映社会大众生活的记者们,应该也是幸福的。
今年11月8日是第二十个记者节,从一字头,走到二字头,是量变带动了质变。今年年初,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说,记者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这里强调的也是希望记者们能通过点滴的进步和努力,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天之后,我们将收拾行囊,为社会大众,为理想,为国家负重前进,迈出稳定扎实的每一步。新闻的载体或许会不断变化,但是新闻的本质不会变,记者对于真相,对于好故事的追求也不会变。等到“全民媒体”的泡沫被风沙吹尽,回头再看,在废墟上重建起来的依然是曾经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