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牛庄镇坐落在东营区最南部,产业业态原生性突出,农文旅资源独具特色,吕韵风情浓郁,红色文化浓厚,生态风光秀美,后发优势明显。今年以来,牛庄镇综合分析片区天然禀赋,确定了“建设一带一线一园一镇,打造省级乡村振兴典范”的总体工作思路。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总面积33.3平方公里,涵盖3个新型农村社区20个村庄,总人口9千户2.6万人,耕地3.7万亩。
一带,即四干沿线湿地经济产业带。整合沿线莲藕种植、水产养殖等产业资源,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专业化生产,提高规模效益。突出区块固有原生态特征,适度开发荷塘景观、周边绿化及水生植物,综合整治塑形,打造荷塘水韵生态廊道,依托湾杨公社景区建设,将农业农事景观、乡村生活生态、古代农业遗存--湾杨古枣园等,打造成亲近自然、农事研学、休闲旅游的城郊游乐目的地。
一线,即吕韵牛庄红色记忆特色旅游线路。突出吕剧发源地传统文化标识,培育吕剧庄户剧团,编演当代吕剧,弘扬吕剧传统文化。深挖牛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红色遗址,讲好红色故事。修复青龙街、真武庙、岳拙园故居,建设清河党校,开发草编、竹编等民间手工艺产品,打造“吕韵·黄土地”农文旅品牌线路,再现清河军区风采,展现吕剧故里风韵。
一园,即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蓝海田园综合体,实施金丰农场粮食仓储加工项目、五一农场提升工程,完成宝力生物质能源项目,深度整合优质资源,培强做优新型农业示范,领跑现代农业发展。
一镇,即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致力传统农业升级提质,转变种植传统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数字农业、掌上农业,加快农业生产全域规模化、全程标准化、全面智慧化,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时期农村能人,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新六产”融合发展强镇。
党建与文化融合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聚焦文化优势,丰富党建内涵,促进党建、文化同频共振、共同振兴。打造了党建引领下新型农村社区融合发展的“东庞模式”,设立产业、文化、物业、银龄、行星、平安6个功能型特色支部。
以“1+N+X”网格化管理服务为依托,鼓励党员认领“网格”,搭建党员服务新平台。以“孺子牛志愿服务队”为载体,激励广大党员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依托农耕文化、吕剧文化、红色文化及新型农村社区等优势资源,建设“孺子牛”党性教育集群基地。
统筹镇内文旅资源,打响“吕韵黄土地”农文旅品牌。启动湾杨古枣小镇开发,建设“三园三馆两带一区”休闲旅游景区,培育城郊旅游新去处,着力突破牛庄“传统农业镇”发展瓶颈。
生态与产业共兴
推动乡村振兴纵深发展
以3大类26个乡村振兴重点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蓝海逸园种植基地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等项目建设,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生态振兴作为产业项目推进,发展以胜邦城肥处理项目和宝力生物质能源项目为代表的循环农业产业,实现农村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用生态红利催生生态自觉。
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牛庄镇美丽村庄综合提升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500亩,粉刷墙面1万平。新建西薛、岳家2处历史展厅,提升打造东庞社区历史展厅,新建1处文化大院、2处文化广场。加快实施13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危房改造118户,整改旱厕改造问题1121条,前邵村4.6公里村内道路竣工、岳杨路顺利开工。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污水泵站及管线工程立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累计清理三堆2393处,整治河塘沟渠12.6公里。加快辛河路沿线路域环境精细化管理,清理店外经营56户,拆除龙门吊7处,粉刷墙面1.1万平方米,规范门头牌匾97家。
生产与生活方式并进
确保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始终坚持让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获益者,深入推进“农业转调”、“农民转型”,实现农民、农村、农业全面发展。东庞社区流转全部土地,助力全市第一家家庭农场---金丰农场规模达7000余亩。依托金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先后转移社区用工400余人、带动农户1000余户、解决劳动力200人。
在陈庄、西范社区加快土地流转进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湾杨、辛集、坡楼等村为依托,大力发展莲藕、对虾等特色种植养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持续做好魏家等5个村蓝海入股分红项目的跟踪管理工作,强化对镇级光伏项目的监督管理,积极做好西小武藕池开发项目的后续管护工作,确保群众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