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过去在临沂对未婚女青年常称“识字班”,说一说识字班的历史由来)
“识字班来扭一扭,惹得青年跟着走。谁要生产当模范,俺就和他握握手。”
“识字班来扭呀扭,一扭扭到十八九。俺娘不给俺找婆家,俺就跟着同志走。”
这个是过去流行于沂蒙山区的关于识字班的歌谣。说起识字班,在我们老家山东临沂,只要是上了岁数 的人都不陌生。过去给未结婚的青年妇女就叫识字班。那么这个称呼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怎么产生的?小编来说一说识字班的历史由来。
其实识字班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早在红军创立之初,随着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加红军,在根据地就开展夜校进行普及教育。鉴于当时根据地群众尤其妇女的文化程度普遍太低,1934年中央红军在瑞金颁发了《识字班办法》,要求政府机关、群众团体创办识字班,将离夜校较远或有家庭负担,不能加入夜校或半日学校学习的对象编入识字班,少则3人,多则10人为1班,在闲暇时间随时学习。这是最初的识字班,距今有80多年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山高林密,群众朴实敦厚,是国民党和日军控制的薄弱环节,临沂作为山东解放区的首府,有“华东小延安”之称。所以在这里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教育非常便利。识字班作为群众教育的一种组织,在我们沂蒙山区通过开展夜校,对农村妇女,尤其是未婚女性青年普及文字教育,并以学习时事政治,灌输革命思想。这项制度立竿见影,深受当地百姓拥护。对扫除文盲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对妇女解放,对革命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学校在解放后很多改为业余学校。
在临沂,因参加识字班的多为农村未婚年轻妇女,后“识字班”逐渐演化为对年轻妇女,尤其是未婚少女的称呼。这种称呼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末。
今天国家已经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每一个青少年无论男女都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随着社会发展,网络的推广,对未婚青年的称呼也演变得非常时尚,什么美女,小妹等,识字班早已经成为历史。
作者 孟力
来源:永琇聊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