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以来,在东营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东营区文化和旅游局以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和创建省级文化消费示范区为抓手,实施聚焦、富民、融合战略,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群众对精品文化旅游产品的大众化、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东营区龙居镇依托自身资源,致力于发展民宿和文化小镇项目,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记者从龙居镇获悉,目前打造的龙居人家文化旅游小镇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另外,已经建设完成的林家民宿也正式开门迎客了。
飞檐斗拱、古色古香,走进龙居镇龙居人家文旅小镇后,人们立即被一群仿古建筑所吸引。“这里将来是我们的游客服务中心,并承担着骑行路线起点、游客驿站等作用。”龙居镇旅游办负责人曲汉峰告诉记者。
作为东营市“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之一,龙居人家文旅小镇已经完成了建筑主体的工程,正在进行地面铺装和配套设施搭建。“目前已经完成了四个精品民宿院落的工程,另外,大戏台、餐厅、阳光书屋、瑜伽体验中心等配套设施也只等相关人员入驻。”项目负责人王先生介绍。
走进小镇民宿,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各具特色的内装,榻榻米、会客厅、阁楼、书房······有的古色古香,有的舒适安然。外观看起来就是一个传统小院落,而走进房内,会发现房内设施可并不老套。相反,而是格调高雅、分工明确,让人有一种来了就想住一住的冲动。“房间的设计和配套完全现代化,每间民宿都安装了地暖,保证了水电气暖到户。”王先生介绍。
龙居人家文旅小镇致力于为游客打造游住娱于一体的特色黄河文化休闲旅游小镇。项目西靠黄河,向东则是整个龙居镇,在这里,不但能近距离感受大河入海前最后一拐的气势磅礴,更能品尝到麻湾水煎包这种当地特色小吃。项目建成后,小镇内专门制作了特色民俗演出等游乐项目。而在饮食方面,小镇内餐厅囊括了体验式西餐和中式大锅炖,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未来,游客在游览黄河麻湾险工后,可以选择在此小住,体验恬静的田园时光,“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舞台外,还有阳光书屋、瑜伽体验馆等,可以让游客来到这里真正坐下来、静下来、沉下去。”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目已经打造完成了精品民宿院落4座和研学项目大型宿舍一座,未来可容纳近百人旅游、住宿的需求。
离开市区,驱车半小时,林家民宿就在眼前。林家民宿是龙居镇全力打造的另外一处文旅休闲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改造了的4座精品民宿,全部“出身于”以前的普通农家小院。通过旅游民宿的打造,不但让四座农家小院里里外外都变了样,更成为林家村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发展路子。
一改过去的灰扑扑,4座农家院化身时髦的精品民宿。推门进院,一组桌椅摆放在绿地旁边静待游客落座。进门,原来的一处厢房被改造成客厅,沙发、电视一应俱全,一侧的厨房锅碗瓢盆无一遗漏。既是民宿,当然要让游客住下来。
在这里写字、读书,或者约朋友喝茶、谈事,完全不会显得局促。在屋内转一圈,出屋,登楼,这里是利用房屋屋顶改造的平台,铺了人造草坪,架了太阳伞,夏日傍晚,一家人坐在这里吃吃瓜、喝冷饮,看看园中景色,又是不同的体验。
春季赏花,夏秋采摘,冬季观雪听风,围炉夜煮茶。即使只是小住三两天,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听的是方言土语,吃的是农家特色,仿佛时间在这一刻,慢了下来。
这里不但为游客提供了一处黄河味儿、东营味儿十足的文化旅游项目,也为都市人提供了一处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更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趟出了一条好路子。
为游客发现城南之美,向游客讲好城南故事
六户镇葡乡慢境田园综合体位于东营区政府驻地以南,东至荣乌高速、西至庐山路、南至广蒲河、北至南二路,占地约1400公顷,整个项目规划按照“一环、两心、四区、五园”的设计理念,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致力打造都市梦想人的田园故乡。其中,一环即指葡乡慢游环线;两心即指旅游服务中心和新六产服务中心;四区即指品牌农业服务区、飞马主题游乐区、黄河口文化艺术区和葡乡温泉小区;五园即指育苗实验园、绿色蔬果示范园、两座优质葡萄种植园和共享庄园。
“目前,我们在综合体内重点实施了旅游基础建设工程9项,分别是分别为:“江南名桥汇”工程、繁荣路道路工程和繁荣路景观工程、巫山路道路工程和巫山路景观工程、 “工”字路综合景观改造工程、观光循环路工程、竹林建设、循环水系工程、看护房改造工程,总投资6210万元,已全部完工。”六户镇农业办主任高雪彬向记者介绍道。
在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发展中,六户镇逐渐形成了以观光设施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媒介,以产业发展为生命力,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连续举办了文耀城南、城南庙会、龙舟争霸赛、葡萄采摘节、迷你马拉松、研学游等一系列文旅活动。目前,综合体内华林庄园、东营区美术馆、芝樱生态园等景点和文化展馆游客和活动逐年增多,累计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实现年旅游及相关业务收入3000万元。“城南度假”已成为东营乡村近郊游、休闲游的第一品牌。
下一步,六户镇将进一步建设完善繁荣路江南“名桥汇”、巫山路“竹海游憩”、工字路“福禄长廊”等江南风情游景观工程,通过体育健身、亲子娱乐、温泉康养、低碳慢游等核心产品打造,打响“游在黄河入海口·悦在城南度假区”旅游品牌,以点带面引领全域旅游发展,全方位提高项目企业发展积极性和参与度,招引引爆力强的旅游项目投资,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实现资本合流。探索推出优质特色创意产品,加快乡村名优产品、非遗产品到旅游商品的转化,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实现客源引流。
富民惠民? 提质增效
东营区文化和旅游局抓住全市发展机遇,全面铺开落实“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以点带面引领全区全域旅游跨越发展。
一是富民惠民,提质增效。今年以来,东营区乡村旅游在培育精品,创新消费,惠及民生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旅游富民成效显著,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精品乡村旅游发展之路。龙居镇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一村一品,不断在“绿水青山”中找寻民俗游趣,镇域内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4个,形成桃花岛滑雪、滑草、漂流、拓展,乡村旅游特色村香梨、蜜桃、西瓜等农产品采摘,董王、林家黄河风情民宿等10余种乡村旅游产品。史口镇依托乡村风情壹号路积极打造省级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形成了“特色采摘、民俗体验、美食品尝”于一体的精品近郊旅游线路,惠及沿线15个村庄群众。
二是融合推进,培优动能。秉承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旅游+”发展理念,逐步打造功能复合、势能多元的产业融合发展“矩阵”,形成一系列能够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需求的旅游新业态,城乡融合、油地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等融合发展旅游项目特色鲜明,发展势头良好。石油科技馆布展项目立足工业旅游,集聚石油文化及技术展示等资源,通过概念性设计、布展大纲完善、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全面启动布展工作。2020年4月,一期展馆将于广大游客见面,届时将成为全面展示石油文化、科技文化,油地双方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城市新名片。蓝海逸园作为牛庄镇的龙头企业,种植的特色农产品休闲采摘收入远远超过直接销售收入,提高了农业资源的附加值,成为东营地区品牌农业和农旅融合发展企业代表。突破“温泉康养+旅游”发展瓶颈,揽翠湖温泉度假区温泉康养产品已正式试运营,填补了东营区温泉康养旅游空白。
三是精准营销,拓宽渠道。主动作为、广搭平台,牛庄镇“吕韵·黄土地”文农旅项目推介会、六户镇葡萄采摘节、史口荷花龙虾节、龙居朱家香梨采摘节、麻湾西瓜品尝推介会等农旅融合精准营销活动为游客和农户搭建产销一体化新模式,收获了旅游富民新成效。先后组织全区文旅企业前往北京、济南、青岛等地开展宣传推介4次。邀请潍坊、淄博80余家旅行社到黄河入海口和城南风景旅游度假区进行实地考察,开拓城南旅游市场,周边地市游客量显著提升。积极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宣传。在103路、150路等五条公交线路,100多辆公交车上和中心城区及县区的部分商业聚集区电子屏投放城南宣传片,印制发放旅游宣传折页3000余份,旅游节庆活动折页1000余份,注册“游记东营”抖音号和“约客油城”微信公众号,立体宣传东营区旅游资源,极大地扩大了东营区旅游影响力。
文旅携手点亮“诗与远方”的美好生活
东营区文旅局将主动作为、抓住机遇、创造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和服务,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助推全区高质量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积极站位推动全区“二次创业、走在前列”的新起点,坚持以文化引领优质旅游,让旅游挖掘文化内涵,用文化的营养灌溉旅游的成长,用旅游的活动激发文化的潜能,努力为东营区在“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中率先突破、争当排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