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网红带货”,闭口“文旅基地”,45岁的于家村党支部书记高象鹏谈起村里的休闲观光农业,立时从一个农民变身网络达人和产业规划师。
于家村种植反季节油桃已有20多年,产量居寿光之首。但经历过村民到批发市场自卖、客户驻村收购、订单销售等阶段后,价格与质量不匹配、订单“早涝不保”等种植风险日渐突出,特别面对电商销售的强力冲击,村民收益变得更加不稳定。
2017年,长年从事蔬菜外贸出口的高象鹏,在深圳见到一种日本进口的口感番茄,价格是国内番茄的近十倍,市场需求却依然红火,这让他意识到:当下特色种植大有可为。回村后,他召开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最后一致决定:咱也搞口感番茄。淘换种子、改良土壤、流转土地,2018年试种了30多个口感番茄品种,2019年优选后开始大规模推广。
“最初种了6个棚,谁也没经验,摸索着走,快上市了还不知道怎么卖呢!”高象鹏回忆第一次“触网”经历:今年4月15日开始网络推广,4月18日正式开园采摘,一下子来了1000多人,19日来了2000多人,20日来了5000多人,这让他领略了互联网的魔力,“不行了,接待能力不够了,党工委给村里派来志愿者,俺村1户出1个人,都来维持秩序,从4月22日开始限流,每天1000人进棚采摘。”采摘季结束盘点:除一个油桃棚免费,其余5个棚销售所得73万元,初战告捷。观望的村民迅速跟进,继续流转土地增加到16个大棚,种植面积已占到全村土地的五分之三。
尝到网络销售甜头的高象鹏,引进了专业文化公司,与村内合作社联合成立中农网联(潍坊)公司,注册“特玛特”商标和以“特玛特”命名的文旅基地等系列项目。
记者在采摘基地看到,十几位网红正在大棚内拍摄素材,抖音号即时播出。“口感番茄即将采摘,草莓准备正月初一开园。”搭上网络快车,高象鹏对今年的销售信心十足。同时,依托采摘基地,于家村正在规划餐饮、民宿、非遗体验等农家乐项目,“真正给城里人提供休闲观光一条龙服务。”
圣城街道于家采摘园
乡村产业嫁接了互联网思维,村民获益更大、前景更广。而项目化思维下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厚的实力、更足的底气。圣城街道善抓良机,把新旧动能转换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与乡村产业振兴结合起来,创新性地实施“项目带乡村,产业促振兴”,挖掘新业态,激活乡村产业新动能。
潍坊东宇生鲜冷链物流中心
东宇集团投资5亿元的潍坊东宇生鲜冷链物流中心,规划用地260亩,是一处集多种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于一身,融批发、配送于一体的专业市场,能为业户提供上千个交易摊位。该项目毗邻赵旺铺村,对村庄经济和村民就业的拉动力显而易见。
九巷五金建材装饰市场
而在圣城街道规划的西部现代物流区,九巷村正在重新打造闲置多年的原国际商贸城C区,“我们按项目化思维重建B区、重启C区,而不是简单的盘活资产,项目部分新更名‘九巷五金建材装饰市场’。”九巷村党支部书记杨学军介绍,新打造的市场项目将成为西部现代物流区的重要支撑,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带来持续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