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潍坊金马公学超学科主题课程结题展 用情景剧诠释出彩人生

2019-10-28 14:54:52 来源: 网易山东 举报
0
分享到:
T + -

大家好!我叫“布币”,我出生在春秋,盛行于战国,形状如铲,有孔,由农具演变而来。

大家好,我是楚国来的小公主,瞪着两眼,张着大嘴,像个鬼脸,哈哈,我的名字叫蚁鼻钱。我是战国时期楚国钱币,是一种面部有字,形状似海贝的货币。又称鬼脸钱。

我是元朝的货币大元通宝,人们可以用我来买东西,如果你想买一斤肉,你要用一个我,如果你要买一头牛,你要用一百个我,如果你要买一栋房子,你要用一万个我。

我叫银元宝,我是由银锭演变而来的。银锭是一种熔铸成锭的白银。隋唐称“银饼”,宋以后改成“银锭”,元代总称“元宝”,明清两代沿用“元宝”一词。

听到这些有趣的叙述,你能猜想到是什么情景吗?

这是潍坊高新金马公学的超学科结题展,“小演员们”刚刚踏入小学二年级,是一群在超学科探究课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背景

潍坊高新金马公学自2014年实践超学科主题课程以来,以超学科探究课程为框架,构建了具有全球意义的超越传统科目领域界限的主题课程体系。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课程都融在了“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组织自己”、“共享地球”这六大主题里。室内、室外探究、调查、考察、游戏成为学生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六大超学科主题特别注重科学学科知识与主题的融合,每个探究单元进行4-6周,由主班教师上课,其他教师协助。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保持各班差异化,每周更新,实行所有学科教师协作上课与单科传统教学的双规并行教学模式。

近日,潍坊高新金马公学一、二年级超学科探究课程结题展在风雨操场隆重举行,并对下个单元的探究做了开题准备活动。本单元两个年级的超学科主题课程分别为“我们是谁”和“我们身处什么时空”,自9月初开题到结束探究持续时长约六周。

每个探究单元结束后会做总结性评估,以家长意见、作品、过程性观察和表演等形式展现,评估由师生共同进行。本次的结题展,就是总结性评估的表现形式之一。

一年级“我们是谁”结题展

从幼儿园步入一年级,身份发生了改变,自我认知也在不断提高。从介绍自己到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从找朋友到共同合作完成一件事情,有集体荣誉感;从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到制定班级契约……一点一滴地学习,一步一步地探究,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充分的认识自己与他人,找到认同感。

一个个情景剧表演,诠释了“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影响我们认同感”这一中心思想的理解。把舞台交给学生,只为了实现每一位学生的人生出彩。

《阅兵礼》上,“全家老小”站在天安门前等待观看阅兵,小小“仪仗队”姿态气宇轩昂,口号有力铿锵,颇有一番军人的神韵。孩子们通过演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排练的过程中经过老师的梳理,也感受到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建立了为创造美好明天努力学习的志向。

《开学的一天》和《yes or no》、《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都是好朋友》、《我是小学生》等节目展现出校园里一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多种角色的扮演和情境的预设,体会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关爱伙伴、处理矛盾,从中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异同,培养了学生们积极探究、勇于尝试、勤务思考、及时反思、全面发展等目标,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认识。

分别来自四个班级的精彩童话剧《三只小猪》、《骄傲的孔雀》、《丑小鸭》、《小蝌蚪找妈妈》,使孩子们从中获得不同的道理:做人要勤劳不要贪图省事,要团结合作才能战胜困难;不要目中无人,你最瞧不起的人可能会出现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妄自菲薄;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和“有志者事竟成”等深刻内涵蕴藏其中,使孩子们不仅在表演过程中锻炼了表现力,也能从中汲取知识、培养情商、丰盈人格。

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生动有趣的舞台表演,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中尝试、成长。

潍坊高新金马公学在低年级阶段实行超学科探究课程,每学期共探究3个课题单元,六大主题每学年滚动一次,在主题恒定的前提下根据年级不同综合考量孩子们的素质和能力,内容逐渐丰富,涉猎广度及难度系数均呈螺旋式上升。

二年级“我们身处什么时空”结题展

在高新金马公学的课程设置中,将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前置到当下的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对事物从整体上加以认知,打破了学科本位的知识藩篱,从而造就学生的迁移能力、变通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融通能力。

主持人A: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我们身处什么时空”超学科主题的结题展。

主持人B: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主题的中心思想是:对祖国的了解影响我们发展全球视野。我们的探究线索是:1.祖国的地域地理;2.祖国的历史与文化;3.祖国与世界的联系。

听了这段对话,难免会产生疑问,地理、历史这些课程不是初中阶段才会涉及吗?

不错,传统教育模式限制了你的想象。

还记得9月开题时观看的纪录片《鸟瞰中国》吗?从那时起,孩子们的兴趣便被激起,不仅从地图上找到了语文课中讲到的黄鹤楼、庐山、葡萄沟等,还从数学视角弄清了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东西南北的英文单词也熟记于心,就连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同一个省份——青海省竟也探究到了。大家还对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进行了想象和回忆,有的画,有的写,纷纷乐在其中。这样的课程学习及授课模式,不仅孩子喜欢,换做大人可能也会为之着迷。最终达到什么效果?结题展上的表现就是最好的回答。

“清代初期满族女性的服饰朴素,体制严格,到清代中期较为繁饰,清宫后妃的服饰也大致如此......”。这是二年级一、二班的同学带来的服饰走秀,汉服、旗袍、苗服等不同朝代和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多达十余种,他们踏着欢快的节奏,走出了对服饰文化的理解,我国古今文化和民族差异的知识无形中被输送到孩子们的思维之中。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二年级四班的《朝代歌》带领现场师生穿越时空,领略了各朝代的辉煌与兴衰。书和货币的发展史你可曾想过一探究竟?二年级三班和六班向大家呈现了《书的历史》和《货币的演变》,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表演,演绎了书从甲骨文、竹简、帛书,直到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出现后纸的形成,及中华几千年文明变迁中为我们留下的文物——货币的演变。二年级五班来了一位小老师——马景泰,别看他个子小,讲起课来不仅幽默风趣,还能与小观众很好的互动,一堂《戏剧》知识的盛宴,赢得了现场一阵阵欢笑声和师生的啧啧称赞。或许,有的人认为,对服饰、造纸术、货币、戏剧等领域的探究在这个年龄层展开有些不可思议,但金马公学的孩子们做到了。除此之外,针对“祖国与世界的联系”这一探究线索,孩子们还把目光聚焦于丝绸之路,知道了丝绸之路有陆上和海上之分,陆上丝绸之路最早源于西汉时期,把我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运到其他国家。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也就是一带一路。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一首《国家》唱出了孩子们对祖国的深情,探索仍在继续,孩子们的视野和思维在不断扩展、延绵......

编后语

超学科主题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者品质,不再只接受单科教学。孩子们的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沉淀了更多文化认知。不久的将来,待机会来临,所有这些习得和成长将展现在孩子们的文字和语言表达当中。诚如一位老教师所说,能够积极地认识和感受世界、感受自己,又能把自己的内心表达出来,不正是学习的理想境界吗?

刘东 本文来源:网易山东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