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银峰
通讯员 韩瑜 吉元红 弋永杰
“这4个月你在外面干啥?菲菲上高三了,你不在跟前盯着点,整天在外面跑,没见过你这样当妈的。”母亲在电话里唠叨,吉元红笑着对母亲说:“国庆过后,我会回去的。”
4个月没能照顾到家的不仅是小吉,还有王胜田、娄政、郭运芝、王敏、杨瑞雨。他们是山能淄矿新升实业公司培训中心的讲师。4个月辗转在淄矿集团的亭南煤业、双欣矿业、巴彦高勒煤矿之间,授课24期,听课的学员达到了1300余名。
4个月里的改变
“老师感谢你们改变了我,让我变得自信快乐。”这是培训中心主任讲师王胜田收到了一条感谢短信,发信息的是亭南煤业26岁的女职工小郭。
小郭是大学毕业通过招聘进入的双欣矿业,刚到公司时文静秀雅又有文凭的小郭很得领导重视、同事喜欢。唯一的缺点就是小郭不爱说话。让同事们意外的是,小郭基本和同事零交流,有时和同事一个班下来,一句话都不会说。失去耐心的同事都拒绝和小郭同班次。
“当时同学们学你说话,是善意的,他们只是觉得山西话好玩。你得尝试着开口讲话,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小郭是因为大学第一堂课的自我介绍,地道的方言遭到同学的嗤笑,慢慢不愿开口讲话。王胜田鼓励她要学会表达自己,要把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都讲出来,要学会和别人沟通交流。
第一堂《破冰》课,王胜田有意识的让小郭多发言,并把她选为组长,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结束,小郭像变了一个人,自信又阳光,大学的阴影一扫而空。
“王老师太感谢你们了,能让我家这闷葫芦开口讲话,你们真不简单。”小郭的老公,特地跑到培训处表达了谢意。
与闷不做声小郭不同,老刘是双欣矿业的老职工。一听说让他参加“心智模式培训”,他对身边的工友说:“啥心智模式啊,保准还是那些你要安全啊。老婆孩子需要你啊,换汤不换药,我都能给他们当老师了。”
让老刘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培训与众不同,从破冰到团队建设,从系统思考到感恩教育,从心灵的震撼到安全心智模式,最后的落脚点确实是安全,但却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培训结束后,老刘悄悄找到讲师吉元红要课件,要照片。“刘师傅您要这些干嘛?想抢我们的饭碗。” 吉元红笑着问。
刘师傅的儿子在南京大学读书,学习很努力,成绩很棒,但最大的缺点时,把情义看得很淡,不善于交流。平常很少给父母打电话,也不大和同学交往。自己心智模式已经改变的刘师傅,想把这些课件给儿子发过去,让儿子也学习学习。
吉元红了解到刘师傅作为父亲的深切用意后,立马将所有课件、资料打包发给了刘师傅。
8天后,儿子给刘师傅发来了一个长长的信息:“爸爸,感谢你和妈妈这么多年对这个家的付出。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的短板,也了解了你们的担心。人仅有高的智商远远不够,还要有高的情商,懂的感恩。人不是作为一个个体生活在社会中,我会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加温情。我爱你们,我也会尝试着去分享爱。”这个煤矿汉子留着热泪,将这条信息念给所有的培训讲师听。
“你们不仅改变我,也改变了我的儿子,感谢你们。”刘师傅给所有的培训讲师深深鞠了一躬。
图为讲师们与学员合影
4个月里的亏欠
这个6人的小集体,4个月里只在家呆了5天,要说不亏欠,估计他们自己也无法说服自己。
“女儿已经读高三,明年高考,别的妈妈现在可能正在给孩子找辅导班,找辅导老师,选专业,给孩子做营养餐,我远在千里之外,啥也帮不上。”吉元红说。女儿也想让她赶紧回去,但培训讲师的身份不允许自己任性,这是一个集体,这也是一份事业。
讲师团里的郭运芝,孩子只有13岁,丈夫高位截瘫,她离开家后,婆婆既要照顾刚上初一孙子还要照顾一动也不能动的儿子。
“当时让我参加讲师培训时,没想到会到省外。拿到讲师证,说要来省外开展培训时,我就傻掉了。”好强的郭运芝没有和领导说自己的困难,得到婆婆的支持后,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征程。
培训第一站是陕西亭南煤业公司。第一天培训不放心的郭运芝给婆婆打了4次电话。本想着已经“安全着陆”,晚上9点多婆婆却发来视频请求,一接通,手机上就出现了默默流泪的儿子。郭运芝的心立即揪了起来,原来儿子小升初模拟考没能考好,被老师狠狠地批了一通。
知道爸爸身体不好,妈妈压力大,儿子从小懂事。学习用功,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分担妈妈的压力。儿子知道妈妈去了省外,就抽出时间帮助奶奶照顾爸爸,学习的时间缩短了不少,再加上妈妈不在家儿子心里没底,没能考好。儿子哭着说,害怕妈妈失望,害怕考不上心仪的学校。看着流泪的儿子,看到床上偷偷抹眼泪的丈夫,郭运芝一颗心就像放到了沸腾的油锅里。
1个月后,郭运芝请假陪儿子参加小升初考试,把自己的苦衷反映给了公司领导。正在领导准备“换将”之时,婆婆却鼓励郭运芝走出家门。“你这么年轻,不能老是围着锅台转,有机会就走出去锻炼自己,别担心,家里有我。”婆婆的鼓励,丈夫的支持,郭运芝再次踏上了行程。
“我最亏欠的就是我婆婆,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还帮着照顾家。4个月,老人瘦了5斤。”郭运芝对记者说这番话时,声音哽咽。
图为讲师正在为学员们上课
?4个月里的成长
“这4个月里,我感觉自己成长了好多。”说这话的是,培训中心年龄最小的讲师杨瑞雨。小杨是去年分到新升公司的大学生,因为一次成功的演讲,被选拔到了讲师队伍进行了培训。
刚步入社会的小杨更喜欢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在一起。讲师团除了他年龄都是35岁以上,没有共同的语言,小杨过的很寂寞,上课也是例行公事。
小杨的最初的转变源于亭南煤业领导的认可。亭南煤业让新升公司讲师团进行培训,最初隐含着照顾兄弟单位想法,但是让领导们没想到的是,通过诚信档案显示已经参加培训的300名职工,在培训结束后的两个月内未出现一起人为的违章。亭南煤业公司领导给予了讲师团很高评价,并诚挚的邀请讲师团第二次进驻亭南煤业,完成全员培训。
“这种认可是我在学生时代无法感受到的。认可的是我们这种授课的模式,认可的是我们这个小集体,认可的是我们新升公司培训中心的这块招牌。”小杨说。
此后的小杨,重新整理了自己的课件,并两次给其他讲师试讲,修改课件。现在小杨的《自我超越》课,既轻松幽默,又发人深省。小杨还主动承担了照片资料整理、学员感悟汇总等工作。
王敏与小杨不一样,王敏是从讲师的岗位上退下来的,是新升公司的老员工。这次组建讲师团,经验丰富有心理咨询师证的王敏被请出了山。
“我已经退休,没打长谱。就想着跟着走一趟,回去就交差。”王敏说。巴彦高勒煤矿的一位姓牛的小伙子,改变了她的想法。
在培训过程中王敏有一堂反例体验课。让学员们感受假设已经伤了眼睛或者四肢的自己。当给学员们带上黑黑的眼罩,在一个漆黑的世界里,教室里立即传来了桌子、凳子倒地的声音,和不断碰痛自己的吸气声。
摘掉眼罩时大家重见光明的欣喜表现在脸上,只有学员小牛双泪长流。下课后,小牛主动找到王敏剖析自己。小牛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业余喜欢拍美景,也有不少好照片在报纸刊物发表。但工作中,年轻的小牛有点满不在乎,经常违章,区队领导的教育也不放在心上。
有一次因为赶进度违章,喷浆用的石灰差一点把眼睛烧坏。这次反例体验,让小牛后怕不已,他从来没想过失去眼睛,失去五彩的世界,失去按快门的机会,自己会怎么过。小牛向王敏保证此后一生都会把“安全”二字放在心上,绝不再违章。
小牛的转变让王敏感到震撼,她没想到自己的一堂课,会改变一个人,甚至会影响这个年轻人的一生。王敏消除了自己的临时思想,不仅自己努力备课,以求完美呈现,还督促其他讲师备课,召开研讨会,努力提升授课质量。
讲师们的成长换来的是认可和尊重,也换来了效益。“目前,我们淄矿集团已经有4家单位邀请咱们的讲师团授课,还有两家外部单位也已经与我们签订了授课协议。”新升公司党委副书记刘国强介绍。这是新升实业公司转型发展的又一次新的尝试,从低端的劳力服务向输出技术、输出人才、输出知识的高端化服务转变的一次成功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