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3 20:43:12 来源: 学在寿光
举报

自建校以来,侯镇教育学区中心小学就将“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发展方向,学校被誉为“全国建制规范且具备音乐会专场演奏水平的农村小学”,当特色学校创建的春风吹来,赵林校长敏锐地嗅到了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契机,他结合学校优势,创造性提出了“和美教育”理念,即让每个孩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打造快乐童年。说干就干,他亲力亲为,主动联系校外培训机构和专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充实了师资队伍,同时购置各种器材,进行课程规划,完善创建模式。摸索中前行,前行中改进,“和美教育”由雏形逐渐变得丰满起来,如今,学校以“和美民乐”为龙头,开设了唢呐、二胡、扬琴、柳琴、古筝、琵琶、横笛等38个社团,尽显“和美”教育特色。2017年4月28日晚,学校民乐团在寿光市音乐厅举办“和美民乐课程”专场展示;同年5月7日,学校民乐团在寿光蔬菜博览会主会场进行“和美教育”特色创建成果展;同年9月8日,学校被授予“特色学校”称号。“和美教育”为学校腾飞插上了新羽翼!
和美教育润校园 多元课改显活力
侯镇教育学区中心小学提出了“尊重每一个人”的办学理念。在课程课堂改革上双管齐下,收到良好成效。学校在不断完善和拓展各类社团、完善社团课程体系的同时,把阅读课程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俗话说,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侯镇中心小学把阅读提升工程作为打造学习型教师、智慧型学生的有效手段。自2016年开始,学校一直开展晨诵、午读、暮省的“微阅读”课程,同时借助周末亲子阅读,将阅读活动延伸到家庭。同时,学校也给教师购买了《观念不对,你就败了》等书籍,通过开展师生读书沙龙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学校通过“走出去学”的方式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加快教师专业化提升,同时学校参加了“尚人教育”暑期特训班;到寿光圣城小学“取经”,研讨“学本课堂”的开展情况;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共同探讨“课改”的必要性;参与市级、镇级、校级三级教学研讨会,加大课改教研力度……一系列措施为的就是吸取精华,成就自我。今年4份,学校的“和美课堂”也将正式启动。
历年来,侯镇教育学区中心小学以“艺术+”为学校特色教育发展方向,重点打造民乐社团,成绩突出。2013年4月27日,侯镇中心小学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在寿光市音乐厅举行,充分展示了侯镇中心小学作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的独特艺术魅力。2014年,学校民乐社团还在央视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中进行了民乐演奏,演奏了曲目《映山红》,共有90多名队员参演,与“鞠萍姐姐”、“红果果”、“绿泡泡”同台演出,并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连续播出。被誉为“全国唯一建制规范且具备专场音乐会演奏水平的农村小学”。2014年10月,学校民乐团凭一首《丰收凯歌》再次登上《大手牵小手》的舞台!2016年,在寿光市艺术节展演中,侯镇中心小学民乐团再获器乐类一等奖。
近年来,侯镇教育学区中心小学先后获得“寿光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寿光市特色学校创建先进单位”、“寿光市素质教育实施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11个荣誉称号。美育之花在侯镇教育学区中心小学孕育与绽放的背后,是整个学校对美的执着追求。2016年春,学校借“寿光市特色学校创建”东风,成立了专门的特色课程教研团队,经过教研团队不断论证,最终确定了以“民乐”为龙头,辐射体育、书法、绘画、舞蹈等活动的“和美教育”特色体系。在最初开设唢呐、二胡、笙、扬琴、阮、柳琴、古筝、琵琶、横笛、大贝司、大提琴、打击乐等25种社团的基础上,新学期又增加了射箭、花样毽子、花样跳绳、剪纸、拼图、小发明小制作、阳光文学、科学探秘、智力七巧板等13种社团。目前,社团初步实行学生“自组织”探索形式,学校1000多名学生都有了各自喜爱的社团,每个社团的活动人数也由原先的44人压缩到现在的26人左右,“和美课程”实现了小班化、全覆盖教学,“关注每一个”、“尊重每一个人”的理念得到了体现与落实。
课程体系完善,离不开学校美育师资队伍的强力支撑。学校社团教师总数由2016年的53名增加到现在的74名。其中外聘教师5名,培训机构义务教师2名,校内教师54名,特色家长13名。学校社团实行项目负责制,教师参与度高;实行“优秀家长”评价制,家长积极参与,并逐步健全了以“专业教师”为主,学校教师具体负责的良性机制。
侯镇教育学区中心小学将在“和美做人,踏实做事”校训引领下,坚持“尊重每一个人”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教师多样性而又专业化的作为专家型教师成长;让学校不断走向特色优质的“新样态学校”,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全面优质的全国名校。


本文来源:学在寿光
责任编辑:
杨庆华_sg01
网易刊登此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代表网易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