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国务院官网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网站截图
第八批国保单位共762处
淄博市两处古建筑
淄川的洄村古楼和桓台的王渔洋故居
榜上有名
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
这两处古建筑
洄村位于孝妇河西岸,村名即来源于孝妇河,因河道迂回曲折、环绕村庄大半圈而得名。
洄村古楼,位于淄川区昆仑镇洄村村内,是明代建筑物,几百年来得到楼房主人和广大村民的精心保护、维修,至今保持了原有的建筑特色和风貌。
古楼是组群式楼房,主楼高耸、阁楼搭配相辅相成。熟石底座、青砖青瓦,古朴壮观,整个四合院式楼群浑然一体。
古楼在一楼与二楼中间设置露天楼梯,直接登上二楼,门前配有护栏和月台,二、三楼均方砖地板,四楼木质地板。室内楼梯较狭窄陡峭,只容一人上下。四楼空间宽大,向上可看到楼顶的脊梁椽瓦构造。
现存北楼和东西阁楼。北部主楼为四层,面阔三楹11.5米,进深6.1米,每层高低不同,全楼高20米。东西两阁楼皆面阔三楹11米,进深5.7米,楼高14米。
一层为石砌,二层窗为砖发券,各楼之间有地下通道相连,可通向村外,以防备匪盗袭扰,整个楼群属一体化的,主次分明,功能明确,是北方保存较好的乡土建筑。
洄村这处古豪宅据传是乾隆年间博山籍的孙廷铨建造的。孙廷铨是博山人,生于1613年,1674年去世,28岁考取进士,清顺治二年步入仕途,官至吏、户、兵三部尚书。后孙廷铨归隐乡里,在现在的洄村征地建起该处院落。
洄村世事发生很大变化,古楼仍然是村里的第一高度,古楼在人们心中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洄村古楼这里还是村里娱乐文化广场,很多村民来此纳凉和锻炼身体。
10月17日,记者走进新晋升为“国保”的王渔洋故居。该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由王渔洋曾祖王之垣所建,名长春园。康熙二十四年,王渔洋在其故址上增葺,名为西城别墅。现存王渔洋故居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遗留明、清、民国建筑108间。整个故居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从明清至民国时期延续发展的建筑结构形制和院落布局,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技术发展和建筑艺术特色。2009年,桓台县启动对王渔洋故居的保护修复和陈列布展工程,本着“尊重历史、保护文物、修旧如故”的原则,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印记和建筑风貌,保持了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先后获得“国家文物保护最佳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