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世纪教育集团数学大教研活动在凤华小学举行,本次教研活动围绕“练习课如何上以及六会在课堂中的落实”展开。
第一节课:王小微老师《6-9的乘法口诀综合练习》。以泡泡图的形式梳理本节课的基本框架,并在讲题的过程中将题型分类:计算题、看图列算式和生活应用题!做每一类题都有具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做一道题会一类题。
本节课以玩游戏的方式导入,通过“老师说得数,学生对口诀”、对口令、拍拍手背口诀等多种形式背诵6-9的乘法口诀。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
紧接着王老师说:口诀不仅要会背,还要会写。提问:写口诀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大写!带着这些注意事项,孩子们开始认认真真写口诀。
我们背口诀和写口诀,都是为了用口诀。王老师提问:做什么题会用到乘法口诀?学生快速回答计算题,王老师继续提问:课本上哪些题是计算题(板书)?学生对照课本去寻找哪几个题是计算题。王老师一步步引导,孩子们一步步去探索发现,最终将用口诀的题型分类为: 计算题、看图列算式、生活应用题。然后挨个题型展开练习!
整个过程,王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说思维,例如连线题语言模板:我看到7×3,想到口诀三七二十一,所以7×3=21.和21连起来。比较大小语言模板:我看到3×9想到口诀三九二十七,27和24做比较,27比24大,所以3×9>24。
挑战继续,看图列算式题出现在眼前。王老师提问:让我们做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是看图,第二件事是列算式。继续追问:如何来看图?学生思考后回答: 按顺序看,数一数、标一标;可以横着数,也可以竖着数。语言模板运用熟练,我是横着看的,每行有6个,有2行,是2个6相加,2×6=12。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做题的容量,王老师重点和孩子们一起讲两道题,剩下的学生自己订正答案
王老师的这堂课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思维模板贯穿全课堂,做每一类题的策略方法清晰明了。每类题型的每道题,王老师都让学生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锻炼了学生的六会能力。
刘晓敏老师以开火车的形式开始了口算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时通过巩固口算的计算方法来提高计算的效率!有了课前的口算练习,为接下来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做好了铺垫!
紧接着刘老师问:三位数乘一位数学了什么?学生回答:中间有0的计算,末尾有0的计算和估算!(板书)老师:小马虎做了两道题,大家看一看他做的对还是错!在这里培养学生会看的习惯。同时在末尾有0的计算中,刘老师强调末尾的0要落下来。为了优化计算,通过对比发现了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的简便性,提高了计算题的效率!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并且小组合作意识强。在最后的估算环节讲解明白。学生的思维清晰:我的算式是715×3。每天浇715棵树,3天大约浇多少棵。是3个715相加所以是3×715。将715看成700,700×3=2100所以715×3≈2100
最后,刘老师带领同学们对整堂课的学习进行梳理,做到查漏补缺,切实践行六会中的会理。
第三堂课是许小新老师带来的《生活中的近似值》,这一节课是一堂练习课中的新授课。上课铃声响起,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许老师亲切的笑容,一下子就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笑容中投入了课堂。
许老师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近似值时用到的方法——四舍五入,然后提出在生活中也会用到近似值,引出这一节课的课题《生活中的近似值》。
许老师从“小明家开了一家蛋糕店,蛋糕店里有一些难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这一生活情景入手,展开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帮助小明的妈妈解决花生油装瓶和分装小蛋糕的问题引出“进一法”;帮助小明的爸爸解决礼盒彩带问题引出“去尾法”,让学生们又学会了求近似值的两种方法。在解决这些难题时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同时让学生自己举生活中的实例,加深了对知识的认知。
最后许小新老师总结到:生活中的近似值用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进一法和去尾法,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
在评课环节,三位老师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讲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说课。
赵金惠主任点评了三位老师的课堂,并解答了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第一,练习题如何分类?分类标准是什么?第二,语言模板练到什么程度可以简化?会不会固化好学生的思维?思维语言模板的简化需要根据孩子们的情况来确定。
赵主任指出为什么要使用模板?因为学生需要,使用思维模板是为了做题时形成优质的思维。如果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应该反复的说,使学生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是不断的强化提升。
赵主任还强调,要明确练习课的目标,知道练习课要干什么。第一,要明确知识技能。以刘晓敏老师的课堂为例,除了让学生会算中间有0、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能快速而且正确的计算中间有0、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二,要明确策略方法。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这道题,以后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知道应怎么办;第三,注意学生的习惯素养。在做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先看、再想、后做的习惯。习惯素养是贯穿在知识技能与策略方法中的,三者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