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山亭区属于枣庄相对落后地区,贫困人数较多,近年来,山亭区在大力扶贫的同时扶志、扶智,激发了当地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取得物质精神双脱贫的显著效果。
历史欠账多 山亭区贫困户较多
山亭区成立较晚,组建于1983年11月,是枣庄市市辖县级区,地处山东省南部、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辖9镇、1处街道,276个行政村(居),53万人。境内山区丘陵多,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这里基础建设严重不足,一些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作为贫困地区,山亭区庄不少贫困乡村村民除外出务工,以及打零工外,主要以种植果树、土豆、花椒等作为收入来源,贫困范围大、程度深。而当地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文化体育生活贫乏,村民除要求迅速改变物质生活条件外,还要求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有主动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了解这一实际情况,为实现扶贫与扶智、扶志的有机结合,山亭区采取精神物质两手抓的办法,在物质帮助的同时,在贫困户集中的乡村成立“爱心超市”和“美好生活互助会”,从物质到行动,以此来带动贫困村民广泛开展爱心自救、激励他们战胜困难,主动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山亭区扶贫办副主任韩顺立介绍,山亭区水泉镇在这方面比较典型,该镇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乡村治理有效融合的路子,实现了贫困山区群众精神与物质的“双脱贫”。
你帮我帮大家帮,互帮互助奔小康
10月11日,网易新闻来到了山亭区水泉镇青莲村。这是个不大的小山村,是由青莲自然村和桃花蒋自然村构成,现有人口665人,178户,其中贫困户21户、50人。青莲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村户坐落分散,且贫困户多为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本着“扶贫先扶志”的原则,结合青莲村的特点,山亭区水泉镇青莲村设立了美好生活互助会、“爱心超市”及爱心屋,开启了一种脱贫攻坚的新模式。
2019年8月初,山亭区水泉镇青莲村、板上村、棠棣峪村在区扶贫办的指导下,率先成立贫困户“美好生活互助会”。互助会的运行流程为市派第一书记负责宏观指导,村书记负责管理指挥调度,村扶贫专干负责具体工作开展,各小组长负责所管辖贫困户。
“美好生活互助会”的成员是青莲村21位贫困群众,分为6个小组,经民主推荐出6位小组长。6个小组组长在村扶贫专干的带领下,穿上专用的黄马甲,每周一次不定时集体到贫困户检查,对于残疾、劳动能力不足的人群,小组长及成员都会实施帮助;并且现场打分,月底综评。通过互助会的评比得到的分数,可以到“爱心超市”进行商品兑换活动。
提高群众参与感 “有心有爱 有你有我”
青莲村“美好生活互助会”的小组组长之一张显中说:“这样的扶贫模式真的太好了,我每天都打扫院子,有时会也会帮助张敬才(小组成员)收拾卫生。不仅让我们的院落干净卫生,还能通过这个拿到积分兑换商品,简直是太好了。”
一位“美好生活互助会”小组成员告诉网易新闻,打分采取30分制,个人卫生及居住环境满分10分,美德建设满分7分,政策掌握满分9分,内生动力4分,很多人能拿到25分以上,他这次拿到了29分。在“爱心超市”兑换一袋大米、一袋盐完全不成问题。
青莲村的“爱心超市”是依托该村现有的“天天顺超市”设立的,主要经营日用百货、油盐酱醋、食品饮料等。贫困户根据每月发放的积分卡,按照1分1元钱的标准,到超市免费兑换物品。天天顺超市老板娘说,贫困户用积分兑换商品都是进价,并且质量有保证。她还说,赚不赚钱无所谓,主要能够为社会做贡献,也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奉献一份爱心。
搭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爱心超市
在设立“爱心超市”的基础上,青莲村还在村内文体广场建成了平房2间,用做爱心物品保存和发放的场所。对于在众筹平台上和各级捐赠的物品,每月固定时间由贫困户按需领取,也可以根据贫困户的需求专项筹集发放。下一步山亭区将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捐赠物品征集范围,发动社会各界积极捐赠。
山亭55个村庄建立爱心互助会
通过互助会的设立和爱心超市的设立,山亭区水泉镇青莲村、板上村、棠棣峪村等逐步实现自我脱贫,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精神面貌的目的。激发出贫困人员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实现收入、精神双脱贫。
“美好生活互助会”,作为有效脱贫新举措,在山亭贫困群众中得到广泛认可,截止目前,山亭区已经在全区55个村庄建立互助会,山亭区的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做法正在迅速改变着山亭这块神奇而又古老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