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清华博士陈维娟的马拉松之路

2019-10-12 14:49:14 来源: 商讯 举报
0
分享到:
T + -

陈维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距离2019日照国际马拉松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为了参加今年的马拉松,陈维娟特意向导师请了一周的假。要问她对这次活动为何如此重视,那还要从她的“首马”说起。

爱上跑步是从考上博士之后的第一次校园马拉松比赛开始的。2015年陈维娟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攻读博士研究生,清华园里“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让平时不怎么运动的她对园子里的各种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第一次报名校园马拉松,更多的出于好奇与热情。那时的她根本不懂跑马前的热身和完赛后的拉伸,在拼尽了全力完成10公里的长跑后,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涅槃重生。即使这样,她还不忘和同学们戴上完赛奖牌摆出各种pose拍照分享朋友圈,并得意地配文:“人生第一次马拉松顺利完赛!”伴随各种点赞扑面而来,她突然萌生出一种“不跑,不人生”的动力,于是下定决心,开始跑步!

说做就做,陈维娟开始早晚跑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发现自己能在操场上跑上十几圈,不但不会觉得气喘,相反倒是习惯了跑步的节奏,越跑越来劲。她学会了跑前跑后的拉伸技能,保护自己不会因跑步受伤。当然,她也给自己添置了不少跑步装备,看上去俨然是一个专业跑者了。在清华四年多的时间里,陈维娟参加了校园马拉松、毕业长跑、荧光夜跑等大大小小的跑步活动不下数十场。尽管跑了这么多,但她的最长纪录仍然是10公里,这一点让她有些惭愧。但她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合向半马冲击。在她看来,马拉松比赛的乐趣或许更多地来自于参与与分享。实际上,跑步不仅让她感觉活力满满,更让她的大脑思维更加活跃。陈维娟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其灵感恰恰迸发于清华紫荆操场上的一次夜跑。她终于明白清华大学为什么会鼓励学生参加长跑,事实上,跑步真的可以促进科研!

当得知家乡日照也有了国际马拉松,陈维娟自然不会错过在家门口跑步的机会。尽管过去的两次马拉松和今年的比赛她都报名了迷你项目,但对她而言,迷你马拉松同样是一种挑战。无论半马还是全马,每位跑者都是在挑战自我。置身挑战者的行列,她感觉自己也是一个强者。这种体验带给她的不仅仅是乐趣,更是一种满足和成就感。

跑马是一种生活态度,因为奔跑的人是快乐的。在奔跑中我们可以化解烦恼,思考问题,还可以结交朋友。从陈维娟成为跑者的那一刻起,她已经深深体会到了马拉松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改变。明年夏天她将从清华毕业,尽管不能继续以学生身份参加校园马拉松,但作为校友的她仍然准备返校参与同学们的这场运动狂欢。令陈维娟更为自豪的是,2018年日照国际马拉松被中国田径协会正式授予“金牌赛事”,这也意味着将会有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齐聚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共同分享运动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快乐。

陈维娟告诉我们:“我热爱马拉松,我要继续坚持下去”。奔跑的快乐,或许只有跑者才能体会得到!

刘东 本文来源:商讯 责任编辑:刘东_wf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