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短缺患者用不上、市场被违法操纵导致价格攀高……近年来,国内短缺药品供应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对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规范,旨在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资料图 郭佳摄
——搭建国家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平台
如何能及时发现短缺药供应出现的问题?提高监测应对的灵敏度和及时性是本次公布的《意见》中一项重要内容。
文件提出,要搭建国家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平台。
具体来看,就是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牵头单位会同工业和信息化、医疗保障、药品监督管理等各相关部门建立协同监测机制,实现原料药和制剂在注册、生产、采购、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联通共享,细化可操作的监测和预警标准,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并定期形成监测报告,加强协同应对。
此外,文件中还提出做好短缺药品清单管理。
根据要求,国家和省级联动机制牵头单位分别会同各成员单位制定国家和省级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和短缺药品清单并动态调整。
对清单中的药品重点监测、动态跟踪,将市场供应充足、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药品适时调出清单。对短缺药品清单中的药品,由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按职责及时做好应对。
资料图:药品研发设备。钱晨菲摄
——2020年实现100种小品种药(短缺药)稳定生产供应
保障患者用药,提升药品生产供应能力和质量水平也是重中之重。
本次发布的文件中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结合药品供应保障需求和全国布局,2019年再推进2家小品种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稳定生产供应的小品种药(短缺药)增加40种。到2020年,实现100种小品种药(短缺药)稳定生产供应。
《意见》要求,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方式,支持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提升。通过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完善药品采购政策等措施,促进医药产业提质升级,优化提升药品生产供应能力和质量。
此外,文件中还提到,要增加药用原料有效供给。
推动制剂企业联合原料药企业组成供应联盟,整合上下游优质产业资源,引导原料药企业向制剂企业直接供应,鼓励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生产。落实优化原料药等登记和审评审批程序相关政策措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原料药等审评审批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