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网店、搞设计、办工厂、做跨境电商,这些名词现在已成为曹县大集镇群众的普通日常生活。近年来,“农村电商”为这个曾经的鲁西南偏远乡镇刻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迹。
虽然头天晚上发单到半夜,李燕还是早早就起床了,因为她还要跟工人一起为上批特制订单进行单独打板设计。家住曹县大集镇丁楼村的李燕今年23岁,从2015年开始经营自己的淘宝店,从事汉服的网上销售,她家也从贫困户一跃成为年收入几十万的富裕家庭。
曹县陌上花开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燕说:“以前三间小平房,然后经过自己干淘宝以后,生意越来越好了点,自己也挣了点钱,就给家里面盖了这两层小楼。”
跟其他人不一样,李燕特别注重自己的原创设计,并为自己的汉服产品设计申请了十几个系列的国家专利和版权认证,每年的销售额都超过100万。今年8月29号,李燕受邀参加了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主旨讨论环节。
曹县陌上花开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燕说:“一开始觉得自己干的还可以,去参加过淘宝(高峰)论坛之后,觉得自己需要探索的知识还有很多。发现电商的发展空间非常大,让我更坚定了从电商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在曹县大集镇,像李燕这样创业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大集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一些零散的小作坊从事影楼配套布景和演出服饰的生产,基本靠肩抗背挑到外地去推销。2010年底,有三户村民尝试着通过开设网店销售演出服、摄影服,大量的订单纷至沓来让农民看到了商机。
曹县大集镇淘宝产业园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李保说:“那就是爆炸式发展,原来我做那会有几百人,没有几百,多说二三百个人做淘宝的,到第二年都七八百,第三年都两三千,到现在两三万,太快了发展。”
由于是自发经营,没有一家注册公司,管理松散,整体经营状况不是很理想。当地政府提出了“伊尹故里,淘宝兴镇”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人人谈网购,户户开网店,企业做龙头,政府做后盾的浓厚发展氛围。
李保说:“原来成立公司不懂得操作,政府帮你去完成这个事,鼓励你去创业去,政府又引导得好,发展得特别好。”
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产业兴旺,而产业振兴的前提是人才振兴。农村电商热通过几年发展,由于人才紧缺,很快就遇到了瓶颈期。当地政府通过发放返乡创业贷款和提供园区场地等措施支持,积极吸引高素质人才前来创业。
胡春青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妻子孟晓霞是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借助两人的专业知识,他们把表演服饰生意提档升级,主打高档专业定制服务。
曹县辰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青说:“想把自己所学的东西,融入到淘宝服装里面,加入到自己的特色,就是拓展我们的销售网络,不仅仅网上去销售,单一的平台销售,我们要拓展自己的城市代理商,推介自己的品牌。”
目前,曹县大集镇共注册淘宝网店一万六千家,表演服饰企业两千家,二十多家物流公司在这里设立分包中心。农村电商经过萌芽、发展、扩张、转型四个时期,形成了 “一核两翼”的电商发展模式,即以农民大规模电商创业就业为核心,以电商平台与服务型政府双向赋能为两翼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电商发展模式。
曹县大集镇党委书记李涛说:“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0亿,同时也带动近7000名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其中有700名大学生,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同时也带动了我镇各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