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7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位获奖者分别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英国牛津大学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Ratcliffe)、美国哈佛大学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可用性。
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一条方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正面为诺贝尔的半身侧面像,右边为诺贝尔的生卒年(罗马数字),左下角有作者签名“E.LINDBERG 1902”。
奖章背面图案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许癸厄亚,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