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微山湖以西建立了湖西抗日革命根据地,即湖西区,包括今江苏徐州,安徽宿州,河南商丘,山东泰安、济宁、枣庄的部分县市区和菏泽市的每个县区。在艰苦复杂、曲折漫长的解放、抗战岁月里,湖西区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牺牲、创造了光辉业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国首届“红动湖西”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在山东省单县圆满落幕,本次比赛共有来自苏豫皖鲁四省,隶属于原湖西区所辖21个县(市、区)的60名选手参加,推出了一批湖西红色故事,激励和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学生更好的弘扬湖西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共筑中国梦。
虞城县 李玉梅 《一颗子弹的故事》
淮海战役勇去支前,子弹藏腹七十一年,不给国家政府找麻烦,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淮海战役老英雄和子弹的故事。
故事回到七十多年前,在河南省虞城县郑集乡的一个小村落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脸上挂着自豪的笑容,眼睛里闪着荣光,这就是张新连。71年前的一个夜晚,淮海战役张公店的战斗,让一个年仅17岁的孩子勇敢站在红旗下,和他一样的还有很多人。他们是“战士”吗?不,不是!他们有的刚失去了全家的亲人,有的刚放下手中的锄头,有的还揣着放学时的课本。可现在,战争、仇恨、国破家亡让他们勇敢的举起这面红旗在烽火硝烟中随风飞扬。
从李大楼到尹庄、从田店到胡庄、从胡楼再到魏庄。那一天,从早上一直打到夜晚,十几个小时,冲锋战斗的号角一遍又一遍的回响。怎么办?怎么办?一定得冲过去!要冲过去!就会有牺牲!
"我在第一个!"
"我行!"
"我先上"
"我也行!"
张新连一边喊,战友们一边跟着就冲了出去。他们快速架起人工桥。枪声更加密集、血腥味不断弥漫,冲锋声、枪炮声一浪高过一浪,战斗进入了更为紧迫的时刻。
架着人工桥的张新连身子猛的一震,他用手一摸,手上沾满了血,当时也没有感觉到痛疼,他瞪大了双眼紧盯着战友们前行的脚步,更加有力的挽起战友的手臂,坚持架着人工桥让战友们顺利越过。身边不断的有人倒下有人补上来,倒下去、补上来;倒下去、补上来。半个小时的冲锋过去了,张新连腹部鲜血直流,力量耗尽,瘫坐下来,指挥战斗的三排长见此情景,鼓励说:“小伙子一定要挺住,我背你回去,得坚持住!”
张新连咬咬牙又站了起来!他一把抓过担架上的红旗塞到自己的腹部,继续和战友们顶扛着人工桥梯。一直坚持到战士们顺利通过河沟,为夺取总攻赢取了时间。凌晨这场战斗快要结束了!伴着零星的枪炮声。张新连伏在排长的背上,他不知道自己的伤到底有多重?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家?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自己亲爱的父亲?娘去世早,要是连连自己也没了,爹可咋活啊?
排长把自己从张公店把背到田店村,2公里路程用了足足2个多小时。总攻马庄的战斗拿上就是打响了!时间就是战机,不能给大伙拖后腿啊!不能!
"排长,请您。。请您放下我。"
"不行,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同志。"
"排长,我能坚持住!我自己去找后方医院,你得前线指挥啊"
排长把张新连放在田店村麦场,用麦秸掩护好,立即投入总攻马庄的战斗。
经过后方的多方救治下,张新连痊愈了,随着解放的消息传来,张新连又回到家乡,过着勤劳朴实的生活。在虞城县木器厂,张新连兢兢业业40年如一日平凡奉献着,他走到哪里都让人竖起大拇指。这位平凡的老人他经常说“不给国家找麻烦、不给厂子添负担”,改革开放厂子改制,他第一个提出回家务农去。
可是有一天,老人突然感觉腹部巨痛,大便带血。孩子带着多方救治,最后才发现连医生都震惊的消息,X光片显示在老人身体腹腔近肾部有一枚子弹横放着。
一枚子弹,在年近九旬的老人身体里整整埋了71年,71年哪,这不仅是一个老革命光荣的71年,是一个革命者承载责任的71年!而张新连给我们展现在眼前的是他面对伤痛的坚强的毅力,面对荣誉那虚怀若谷的憨实。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有幸把故事里的老人张新连请到了现场,请大家用最热烈的掌上向老人致敬。
几十年来,老人默默的坚守着一名革命老兵的作风,从未想过向国家提出过任何要求。政府以及媒体关注他、看望他时,在他家的墙上,始终挂着那面他自己鲜血染红的队旗。
老人家,今年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相信老人有很多话要说。
“共产党好,新中国万岁”
“共产党好,共产党万岁”就是这样一种信念,让一辈一辈的革命者坚守着抛头颅洒热血献身革命事业,为祖国、为人民留名万古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