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薛城区宣传部组织部分媒体来到了位于枣庄薛城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重温了那段英勇抗击日寇侵略的光辉历史,感受着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
驻足这座造型独特的纪念馆前,放眼东西,分别与清秀脱俗的将军亭、雄伟壮观的临山阁、巍巍耸立的纪念碑、庄严肃穆的将军碑廊、盘旋曲折的纪念甬道、平坦宽阔的纪念广场穿珠成线;南北展目,分别与人民英雄纪念园、三雄墓、影视城守中成轴,近衔青山、远眺微湖,与周边自然人文建筑浑然一体,东倚高铁、北望新城,英雄气概浩然于胸。
进入纪念馆,首先是气势恢宏的序厅,一块巨屏播放着电影《铁道游击队》,两侧有大型浮雕,左侧浮雕为中兴煤矿公司发展的艰辛历程,也是铁道游击队诞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右侧浮雕以铁道游击队扒火车、打洋行、截军列、百里护送等为主要内容。往前走,是火车主题大厅,陈列着一辆民国时期的火车。长达54米的老式蒸汽机火车,铺满了碎石的铁轨,陈旧的枕木,让人们仿佛穿越到抗战时期的铁道线上。
铁道游击队纪馆是由中国工程院士崔愷团队规划设计的,这也是枣庄首个院士作品工程。枣庄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铁道游击队是枣庄最红的资源、最美的传奇、最亮的名片,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
“100天主体建筑竣工、100天展陈布展成型,这座曾经被质疑为‘不可能’的1.1万㎡纪念馆,从破土动工到奇迹般落成,仅仅两百天时间。而国内同级项目,常规工期最少需要2-3年。近7个月的战天斗地,诠释了项目建设的‘枣庄速度’!” 铁道游击队纪馆工作人员介绍。
枣庄市提出了“充分挖掘、高水准打造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的号角,市政府将“全力打响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品牌”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明确了建好一个展馆、搭建一个平台、唱响一支红歌、打造一个基地、“四个一工程”任务。枣庄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的批复,将其定位为:立足枣庄、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一流党性教育基地。
以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为主体的铁道游击队党性基地占地9公顷,面积69万平方米。共包括七大组成部分,分别是:一碑、一廊、一馆、一城、一墓、一园、一广场。一碑,即铁道游击队纪念碑;一廊,即铁道游击队将军碑廊;一馆,即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一墓,即铁道游击队“三雄墓”;一园,即枣庄人民英雄纪念园;一城,即铁道游击队影视城;一广场,即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
枣庄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鲁南铁道大队”这支平日不足100人的抗日队伍,挥戈于津浦线、临枣支线百里铁道线上,出没于万顷微山湖中,截军列、打洋行、扒火车、炸桥梁,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并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千余名将士过境,开创出延安与华中、华东联系的“秘密红色交通线”,被萧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1945年12月1日,不费一枪一弹,困守在临城沙沟车站的1000余名日军正规部队向这支抗日游击武装投降。
游客参观纪念馆
纪念馆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