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广利河森里湿地公园,苗会东正和同事骑着自行车在公园里穿梭。
作为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六户采油管理区辛154注采站站长、党支部副书记,苗会东身上的红工衣告诉大家,他和别人不一样,并不是来游玩的。因为这个公园也是辛154注采站的驻地,这里的环境非常好,好到在这里工作就像旅游一样。
说是在单位旅游一点也不为过,这里的确很美,天蓝、地绿、水清,成片的树林、木制的栈道以及红色的抽油机,自然与工业的有机融合,交织成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画卷。
自中石化、油田先后启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以来,现河厂充分发挥六户管理区的地利优势,计划将管理区打造成绿色生产示范点。把这里的油井融入风景,打造“景中有井、井中见景”特色景观。为了这一目标,现河厂、管理区、注采站都做了大量工作:更换静音抽油机、启用光伏发电、全面回收套管气、更换加厚管线等等……
“这两年时间单位变化非常大,我觉得这里是工作环境最好的管理区了。”苗会东介绍道,绿企创建不仅体现在环境、指标、数据上,还体现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管理区制定了以三年规划、六大举措、五项奋斗目标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六户“365”行动计划,建造绿色长廊,举办示范现场绿色主题党日、绿色征文摄影展、绿色志愿服务、绿色隐患分析比赛等活动,不断营造绿企创建的浓厚氛围。
“辛154井回压达到0.5兆帕,请尽快现场落实。”正在巡井的苗会东接到生产指挥中心的通知后,迅速赶赴现场处理。
这家采油管理区在2017年就实现了“四化”全面覆盖。“我们的输油管线都安装了压力监控系统,而且壁厚达到了7毫米,穿孔的概率非常低。”苗会东介绍说,“但是,为了这万分之一的概率,我们也会认真巡井。”
正常情况下,信息化设备可以代替人工巡线发现问题,但是人工巡线是为了始终保持高标准,尤其是对于井口、盘根等环保薄弱点,标准可不是“不刺不漏”,而是不能出现一丁点原油。
“采油不见油、注水不见水、采水不外排、产气不上天”不是标准,而是这里工作的底线。
环境越来越好,压力却越来越大。一个个没有一丝杂草的井场,全部是员工一根一根用手拔出来的,因为在公园里不能打除草剂,也不能用拖拉机犁,防止影响周围植物和造成扬尘的问题。有些井场铺设了人工草坪,为了避免水套炉加温时的火星融化草坪,他们多次改造火嘴,使用硬管线连接,并在井场放置了手推式灭火器。……
“对我们来说,所有的游客都是监督者,我们必须确保全方位、全时段、全流程都是绿色生产,不能有一点瑕疵。”苗会东说,“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单位,没有差不多,必须是最高标准。”
“地下高效采油,地上观光旅游”是现河厂的发展方向,也是苗会东等人的奋斗目标。
时间临近中午,阳光透过层层的叠翠照射过来,洒落在苗会东回去的路上。“走,顺路去辛154-5井看一眼,那口井周围的客流量最大,得多盯着点,不仅要没问题,更要高标准!”
通讯员 孟 涛 王昕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