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肿瘤科的很多患者经过多次放化疗后,体质变差,血管变细、变狭窄,浅表血管变硬甚至消失,常规的静脉穿刺很难进行,成功率非常低。9月26日,垦利区人民医院内五科在护士长吴敬荣的带领下,请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肿瘤科张丽霞护士长会诊后,采取“改良塞丁格技术”成功为科室一名已经进行了多个周期的化疗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PICC置管,这标志着我院又一项新技术的完成,同时为患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免去外院置管的很多问题。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PICC导管广泛应用于临床,既能减少穿刺的痛苦,又能保护其他外周血管,留置时间长,是长期输液、化疗患者的最佳选择。但在临床实践中,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血栓等,且穿刺技巧较高,对无法触及血管的患者需行多次穿刺。
改良塞丁格技术是PICC置管的又一突破。其使用微插管鞘技术(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并且在血管超声引导下(B超引导下可直观显示血管状况,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等特点)置入PICC导管。极大的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意外拔出、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内五科在医院院领导及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由护士长带头去中心医院肿瘤科进修学习,并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回本单位,此次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穿刺技术的成功开展将为更多患者提供长期、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为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使我院在建立静脉血管通道技术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讯员 陈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