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4 22:41:37 来源: 威海日报
举报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威海市将打造样板片区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市县镇三级联动,实现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全覆盖。 9月23日至25日,我市举行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集中视察,重点视察督导各区市、开发区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效。
南海新区城乡均衡发展模式,以打造样板片区的方式,带动全域乡村振兴,全面融入城市化进程。样板片区的范围是黄垒河以东、香水河以西、202省道以南,片区总面积90平方公里,共有36个村,9530户,28745人,有耕地3.1万亩。在建设样板片区过程中,南海新区主要抓住新型社区建设这一核心,同步做好沿环海路农业产业带、全域旅游观光带两大支撑,力促本地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打造“一核两带促三化”的发展格局。 小观城乡均衡发展样板片区涉及小观镇埠子场、崔家庄、南廒、凤口集、港北崖、许家、二王家、孙家寨、万家寨、南湾、北湾、吴家、波罗岛、垒子、北耩、东里岛、西里岛、裴家岛、紫草泊、万家庄、东浪暖、榆树底、百寿庄、出林庄、生家埠、小观村、七甲、东瓦砌埠、西瓦砌埠、东炉、才院、朱家庄、徐埠头、金花、南七口、北七口,共36个村,共10029户、26798人。片区总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3.4万亩。
片区在整体规划上,打造“一核两带促三化”的发展格局:紧紧抓住新型社区建设这一核心,建好沿环海路精致农业产业带、全域精品旅游观光带,加速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沿环海路精致农业产业带以景翔果蔬、万鑫畜牧、万和七彩等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重点打造滨海休闲渔业区、浪暖现代农业区和万和精致果业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
全域精品旅游观光带依托福地传奇水上乐园、金花河影视基地、香水河公园、蓝湖休闲区等资源,科学布设科教园区、商务综合体、购物小镇、医疗小镇、城市新型社区等功能体,全力打造全域精品旅游观光带;同时还对东浪暖、榆树底、百寿庄等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镇区进行改造提升以及黄垒河进行河库绿化,全面提升镇域发展环境。 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南海新区城乡均衡发展样板片区精致农业龙头企业,采用日本种植模式,聘请日本知名专家团队,打造日本品种草莓、葡萄、苹果、樱桃等特色水果种植与采摘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生态农业公司。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规划占地2100亩,建设日本品种草莓300亩,日本品种葡萄500亩,日本红宝石、玫瑰珍珠苹果50亩,日本佐藤锦樱桃50亩,高标准智能育苗温室200亩,科研中心30亩,农产品加工及仓储中心40亩。
目前已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智能育苗温室100亩,葡萄近500亩,草莓温室大棚39个,樱桃10余亩。今年计划再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葡萄联动保温遮雨棚500亩、葡萄育苗棚1个、高标准智能育苗温室100亩、阳光玻璃暖棚1个、组培实验室1个。
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农场、有机转换食品认证,草莓不仅有白色、黑色、粉色等18个品种,而且口感香甜,一颗草莓能卖30元。在全国精品草莓擂台赛上,草莓品种“白色恋人”和“星语”获得国家金奖。500亩葡萄园中有30多个葡萄品种,一亩地仅种6株幼苗,并经过“层层筛选”,一平方米保留4串葡萄,一串葡萄的果粒数控制在40粒左右,只为留下最好的果子。
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年聘用近200名周边村群众,人年均增收超过4万元。今年的小观镇产业扶贫项目,以这家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单位,注入110万元专项资金,10年内每年产生11万元项目收益,全部用于提高44个扶贫“插花村”中361名享受政策贫困人口收入,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荣成市紧扣样板片区引领抓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推动“2+10+10”片区建设,以石岛渔家风情、荫子美丽田园2个威海市级样板片区、10个县级样板片区、10个镇级田园综合体为框架支撑,实现22个镇街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全覆盖,涵盖191个村庄,引领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同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点扩面,充分挖掘“山海”资源,实施美丽乡村综合提升行动,打造了宁津街道以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线的“胶东渔家风情”片区、港湾街道以“一山一海一花一画”为主题的滨海特色乡村旅游片区、伟德山周边以田园综合体和休闲农业庄园为主题的现代休闲农业片区等片区。 石岛渔家风情样板片区涵盖宁津街道的东墩、东苏家、北场、渠隔、留村、口子、所前王家、季家、项家庄、桥上、宁津所、卢家庄、曲家、周庄、于家、小河东、西钱家、东钱家、所东张家、所东王家、止马滩、马栏耩、东楮岛、林家流、马家寨村共25个村,4900多户、1.2万多人。片区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有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省级传统村落、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1处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
片区采取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模式,重点打造“十里古乡”板块,通过土地流转,打造2000亩高效茶叶产业园区、2000亩文冠果树、中药材立体高效观光种植区、2000亩海上休闲体验区三大片区,进一步引进社会资本进行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海产品等精深加工,带动农事体验、休闲采摘、农产品加工及销售等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风情海岛”板块依托泓泰、东楮岛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及东楮岛海草房民宿集群,整合海滨、沙滩、渔港、民宿等休闲要素,深度挖掘渔家民俗文化,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产业,做活“渔业+民宿+旅游”文章,着力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渔乡综合体。 东墩村占地1.6平方公里,现有村民513户、1500多人,海草房1500多间。东墩村红色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按照“谷牧故里、红色基地”定位,依托谷牧旧居,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了谷牧传记馆、石岛民俗馆等展馆,形成“一院一主题、一馆一特色”的海草房主题院落群;
实施红色教育基地提升项目,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谷牧与改革开放”展厅、清廉之路—威海籍清官廉吏馆,开展各类培训150多场次、参与人数5000多人次,设立80多万元信用基金,每月公开信用红灰榜,每季度发放一次信用基金仪式,已表彰300多人,发放信用基金20多万元;
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做好海草房保护与开发工作,采取“宅基地换楼房、换养老”的模式,进行旧村改造搬迁,充分利用置换出的300多户海草房和上千亩土地,发展10多户精品民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先后荣获中国传统村落、“乡村记忆”工程首批示范村、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美丽宜居村庄、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威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荣成市东山湖海田园田园位于辖区东北部,围绕放大湖海资源优势,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选取楼底下、崮山前、八河孔家等8个连片村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打造。
依托地处崖头城区与石岛城区之间的位置优势,依托“一山一湾两湖”(山是崮山,湾是桑沟湾,两湖是龙门港和八河港)的自然优势,“两纵两横”(两纵是崮柳线和G228,两横是土柳线和滨海生态路)的路网优势,“一馆一园一场”(国和一号国际仿真国际交流科普中心、湖海田园生态园、鹁鸽岛海洋牧场)的产业优势,以及田园综合体内各村落渔家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交替的文化优势,打造集休闲旅游、高效农业、健康养生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包含8个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00多人。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显成效、三年成样板”的要求,聘请山东乡道品牌运营公司整体规划,重点打造了以崮山前特色海草房民宿、渔家文化体验为主的康养产业板块,打造休闲旅游打卡地;
以投资900万用海面积190公顷的鹁鸽岛海洋牧场为主的海洋产业板块,引进良种海产品,发展规模化海产养殖、滨海旅游;以龙山湖生态园、兄弟生态休闲采摘园为主的千亩农业科普板块,打造葡萄、网纹瓜、树莓、猕猴桃四大水果品牌。年接待游客量达10万人次,高峰时期日接待游客达1000人,整体年经济收入达4000万。 夏庄伟德山乡村振兴样板片区位于夏庄镇中部,背靠伟德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接荣成市中心城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包含战家村、北山冷家村、北山杨家村、马安埠村、雷家庄村、甲夼马家村、前苏格村、前寨村、后寨村、石硼丁家村10个重点村庄,其中4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共计1361户、3424人。拥有悦多、田又田、嘉源、仙境谷、陌上花开等十余个百亩以上生态园。
其中现代苹果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建成了万吨级苹果冷链物流中心、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网上苹果销售平台,拥有“悦多”、“汉品”、“采秋”、“卜卜脆”等十多个苹果知名品牌,先后被认定为“现代苹果产业标准化基地”、“苹果现代栽培制度科技示范基地”、“山东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等称号。
夏庄镇定位打造“现代苹果小镇”,发挥苹果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带动、群众参与、共建共享,发展核心苹果产业,带动苗木种植、休闲采摘、文旅研学等产业发展,打造“一核带动、一环串联、多元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其中,“一核带动”是指做大做强苹果产业,打响“现代苹果小镇”品牌;“一环串联”是指结合乡村旅游,打造一条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带;“多元支撑”是指鼓励多品种、多业态、多样式农业生态布局,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农业消费需求。 荫子美丽田园样板片区位于荣成市西北部,概算总投资11.5亿元,规划占地2.16万亩,包含荫子镇前荫子夼、后荫子夼、青岘庄、头甲、西夏埠、东夏埠、马台王家、梁子埠、北流水、王管松10个行政村,1574户、3689人,其中核心区为荫子田园综合体项目。
片区毗邻荣成市区,西与文登区接壤,北距威海市区35公里,是青荣城际铁路进入荣成的西大门,威石辅路贯穿南北,姚大线横贯南北,距城铁荣成站、文登站、大水泊机场均不足15分钟路程,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沽河、头甲河贯穿片区,水资源丰富,片区内土壤多大为沙质土壤,具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自然基础条件。
片区以“规划先行、核心驱动、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为总体思路,聘请山东省华坤乡村振兴研究院和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重点依托威海土地集团实施各项建设,努力实现产业壮大、生态提升、文化繁荣、生活优化、治理有效总体目标。
经区坚持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协同发展,对乡村振兴五大专班、18个责任单位明确了66项重点任务,整合涉农资金14217.6万元,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工作落实。 目前,经区已吸引农业产业项目12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2家、市级10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04家,打造家庭农场41家、海洋牧场2处,创建农产品品牌4个,2018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3.49亿元,打造桥头镇“两代、四区、多节点”乡村旅游区和泊于家果蔬采摘园等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壹点绿项目纳入全市重点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大盘子”;成功举办杜鹃游园赏花会等系列活动,带动农业产业增收。 桥头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包括桥头镇桥头、信河北、义河北、大院、方吉、北墩前、彭家埠、南子城、北子城、黄金庄、所前泊、涧北和南台13个村,共3592户、8867人,常住人口8817人;片区内有耕地12.67平方公里、林地0.33平方公里、果园2.63平方公里,已土地流转6517亩。
桥头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内村庄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2517户、危房改造148户、供暖试点改造33户、农村路网改造近20公里。片区石家河、所前泊水库、涧北湿地等自然资源优势突出,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桥头乡村振兴样板片区依托苹果、甘薯等特色产业,搭建新型农业发展服务平台,加大苹果存贮能力,有效拉长了苹果产业链条。同时大力发展千亩杜鹃园、千亩梅园、七彩生物科技等特色花卉、苗木产业项目,打造集产业、文化、休闲、游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样板片区。
桥头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坚持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参与”发展路径,不断探索旅游文化搭台、经济发展唱戏新模式,打响“花海桥头”文旅品牌,推动赏花观景新型旅游经济。以千亩杜鹃园为起点,途经信义文化园、石家河荷花景观带、北墩前垂钓园等景观点和产业基地,串点成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生态观光旅游、乡村生活体验一体化发展,形成“十里花间路、一道风情线”的空间发展布局。 泊于田园综合体面积约17.5平方公里,涉及泊于镇崮庄、小林格、小邓格、河北吴家、屯钟家、白马北、白马南、刘官屯、大林格、官庄、泊于家、蒲湾、海西头、温泉寨、泊南、车家沟等16个村,共4109户、10741人。综合体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助力精致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镇容镇貌。
泊于田园综合体以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建设和山东省新生小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镇域山、海、林、河、湖自然生态优势,围绕棚改回迁、美丽乡村建设、河道治理、山体修复、镇驻地改造等方面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实现富民强村。
泊于田园综合体依托棚改回迁,打造新型城市社区,积极推动崮庄、小林格等涉及龙湖社区8个村搬迁上楼,推动蒲湾社区棚户区改造。依托美丽乡村,对泊于家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进行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生态精致农业和乡村精品旅游,打造田园综合体。依托河道整治,打造城郊旅游观光带,计划投资6000万元,以石家河河道治理为核心,打造由滨河公园、带状绿地、小游园、生态林地、慢行步道组成的绿地走廊,形成城郊旅游观光带。
依托山体修复,打造郊野休闲观光区,计划投资1.8亿元在泊于镇大林格村东南,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175公顷郊野公园。依托镇区改造,实施镇驻地硬化、绿化、美化工程,打造宜居精致小镇。 无花果产业样板片区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涉及崮山镇邵家庄村、岭后村、九家疃村、沙龙王村、岭西村、中村、西村、壁子社区、耩东社区、张家滩社区、卫家滩社区、刘家滩社区、百尺所社区、所前庄社区14个村居,总人口数达1.82万。
样板片区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发挥7个无花果种植区(4000亩)优势,大力发展无花果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利用三年时间打造无花果文旅小镇、东浦渔灯、摩天岭无花果产业示范园、四季休闲农业等一系列重点项目,通过连点成线、扩线成面、整体提升,做好农文旅结合文章。
在此基础上,筹备乡村振兴样板片区二期建设,围绕“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将样板片区依托东部滨海新城建设,向东扩建30平方公里,整合山海资源,建设崮山无花果产业-东部滨海新城-泊于新生小城市样板片区,进一步优化城镇化水平、提升公共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区样板片区在全国有亮点、全省有位次。 摩天岭无花果产业示范园是今年经区重点打造的一处精品示范园。该园区依托邵家庄原有产业优势,加强规划布局,园区内主道、支路等交通网络全面贯通,打造水肥一体化和新品种新技术产业示范园,推进无花果初级加工区、无花果冷链储运中心、无花果产销展示中心、无花果科研中心和无花果电商运营中心等重点工作,目前园区内无花果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实现年产量400万斤。

园区在发展无花果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甘薯产业项目,在已建成甘薯脱毒种苗组培实验室、种薯脱毒栽种基地及在建项目甘薯洞储库的基础上,成立甘薯专业合作社,增加产业品类及项目,将摩天岭无花果产业示范园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无花果种植村,带动无花果产量与质量双提高,切实提升一产产值,实现乡村富裕、农民增收。下一步,该园区将围绕“新六产”发展思路,致力于打造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威海日报
责任编辑:
周新兵_SD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