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刘紧
刘紧,在曹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是一名科室骨干护士,虽为九零后,却已是护理站的一名“老兵”。在工作中,她坚持不懈,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展现出了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在同事眼中,她是一个“女汉子”。
刘紧在急诊科已有8年时间,在8年的时间里她每天接触着形形色色的患者,接触着难过焦虑的家属,看着患者和家属无奈于希望的眼神,心里暗暗难受,有时生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有时死神却悄然降临。急诊科是整个医院的窗口科室,该科室患者多,病情急、危、重,病种复杂,急诊忙、乱,突发事件较多。她明白,作为一名急诊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急救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技术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心梗患者越来越多,护士识别心电图显的额外重要,刘紧便率先钻研学习心电图识别的资料书,加班加点,认真钻研,她首先掌握了心电图识别技术。然后,在科室进行学习普及,如今科室护士全员都掌握了常见异常心电图,为心梗患者在医生没有到来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急诊科危重患者多,且病情变化快,抢救的最初几分钟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护理技术。2016年10月,刘紧主动申请去济南参加急诊专业护士培训,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急诊专科护士证。
培训结束后,刘紧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在科室进行了分享,认真开展全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质量。同时,将他们的服务理念及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医护之间的默契配合、医患之间的沟通、工作中的保护意识与科室的医护人员一起座谈交流,取长补短,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和方法,如今急诊医疗护理更加规范高效了。
时间就是生命、行动创造奇迹,每当科室抢救危重患者时,医生会通知手术室人员过来插管,这样会耽误抢救的最佳时间,因此,急诊科申请“可视喉镜”,科主任鼓励医生说科室要开展新业务,学习气管插管。当时刘紧就想,为什么只有医生可以学习气管插管呢?护理也可以做到,于是她向手术室人员学习气管插管,学习他们的手法,在结合书本学习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记得一次,来了一位呼吸衰竭的患者,当时患者面色苍白,口唇紫绀,情况很不好,医生下达医嘱需要通知手术室过来进行气管插管,当时刘紧心里在想,科室现在有喉镜,为什么请手术室人?这样也会耽误抢救患者最佳时间,于是她回忆平日里学习气管插管手法,注意事项,顺利的完成气管插管,也因此她成为了科室首次开创气管插管的人。同时也得到了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科室主任的认可,紧接着刘紧组织大家学习气管插管,使急诊科抢救成功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了85%。
刘紧曾承诺: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用她的爱心、精心、细心、为每一位患者维护健康,呵护生命。可能自己已身为母亲,能理解孩子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每次遇到高烧抽搐的患儿,她都会在患儿和家属的身边,帮助患儿物理降温,帮打水,擦拭,直到患儿的病情稳定,温度降下来,才松了一口气。别的护士看见了常常说刘紧傻,有他们的父母呢,你不用在旁边守着。但是她心里在想,她站在旁边是给她们希望,也给予她们心里的安全感。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刘紧一直坚信:以坚韧之心,坚守平凡岗位,就是至美。责任感,让她成了一个不知疲倦的人,记得一天下午,一阵笛声由远几近,医务人员条件反射地推担架车出去,车上抬下来一个3岁多左右的患儿,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医生,快点儿,快救救他。”患儿的家长嘶喊着。
刘紧和院外的护士边跑边交接,虽然患儿生命体征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心跳停止,但医生和护士依然按照相应的流程抢救,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一步抢救程序,建立静脉通道、CPR、气管插管、10分钟、30分钟、一个小时,患儿依然没有心率,每个人的心一直沉着,面对一个小的生命,他们很无奈,也很心疼,由于患儿来院前心跳停止太久,最终没有抢救过来。
患儿的妈妈向医务人员跪下来撕心裂肺地喊:“我求你们了,再救救他吧。”这一刻,刘紧和同事们眼里都含着泪水,她想去安慰,可不知怎么去开导,心里默默的难受,年幼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没容他们从难受的心情走出来,家属越来越多,有几个家属对医务人员尽是责怪声、质疑声,此时她觉得心里特别委屈,因为他们的付出没有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但是此刻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因为有很多工作等待他们去完成,解释、安慰、平息家属的不解与悲痛。
说起亲人,刘紧都是满心的愧疚感,她把大部分休息时间献给了患者,献给了科室,每当看到别人孩子与自己孩子年龄相仿时,心里满满的愧疚感,她很感谢家人给予她莫大的支持,使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
8年的工作对于刘紧来说,时间并不是很长,在这8年的时间里,有辛苦也有汗水,有委屈,也有遗憾,但她打心里依旧热爱这个职业,是它让刘紧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并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菏泽市卫健委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