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发展阔步向前 节能降耗唱响时代旋律——新中国成立70年青州市能源生产消费发展综述
能源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风雨历程,青州能源开发利用经过几代人执着不懈地艰苦奋斗,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有没有、够不够,逐步形成了今天的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主要能源产品品种和产量大幅增加,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一、能源生产能力提高,能源产品品种和产量大幅度增加
新中国成立初期,能源生产能力不足,水平不高。7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市能源生产逐步从弱到强,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了油、气、电以及生物质能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青州能源产品生产进入飞跃式发展阶段。
(一)能源生产总量攀升
2005年,全市规模工业能源生产总量为158.9万吨标准煤,2010年为345.2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117.3%,年均增长16.8%。到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能源生产总量为421.1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165.1%,年均增长10.2%;2015年下半年,随着地炼企业原油进口正式破冰,全市能源产品生产尤其是石油制品进入二次飞跃。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能源生产总量为943.2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493.6%,年均增长14.7%。
(二)能源产出品种不断丰富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能源生产仅有少量发电量,石油制品、热力等均是空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更多的能源品种和能源潜能被开发利用,能源生产不断取得突破。2005年,全市规模工业产出汽油26.6万吨,柴油36.4万吨,液化石油气4.2万吨,发电量1.1亿千瓦时。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产出汽油148.4万吨,较2005年增长458.9%,年均增长14.1%;柴油213.2万吨,增长485.2%,年均增长14.5%;液化石油气55万吨,增长1204.5%,年均增长21.8%;发电量3.4亿千瓦时,增长212.6%,年均增长9.2%;热力282.9万百万千焦,增长214.8%,年均增长9.2%。
(三)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步入正轨
沼气是由生物质能转换的一种可燃气体,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不仅对改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降低环境污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意义,而且是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20世纪80年代末,青州沼气发展及利用开始起步,但由于条件限制,对影响发酵工艺的一些具体因素缺乏更深入的研究,且由于建池的成本及原材料要求较高,初期沼气推广利用进展缓慢。
90年代初期,青州视自身情况,逐步形成了规范、标准的混凝土沼气池以及配套的科学建池技术、发酵工艺、配套设备,青州的户用沼气建设进入健康稳步发展阶段并逐渐成为当时农村居民的主要消耗能源。
进入21世纪后,沼气利用技术趋于成熟,青州根据自身发展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逐渐形成了“四位一体”、“养+沼+种”等沼气循环利用模式。到2013年,青州年户均沼气产量达380立方米/户,可利用户数达2.5万户。
2013年以后,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演变导致家庭小规模饲养这种形式逐渐消亡,依附大规模养殖场而生的规模化大中型沼气池逐渐兴起。规模化大中型沼气池在保障周边供气的同时,也满足了养殖场内部的用气等清洁用能需求,实现了高效循环利用的同时,对解决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增强安全保障和供应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用能条件和水平不断改善,能源消费整体呈现较快增长
建国70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供消费的能源品种越来越多,总量不断攀升,同时能源消费结构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能源消费整体呈现较快增长。
(一)全社会用电量连创新高
青州用电历史较早但发展缓慢,1949年,青州发电量仅有3万千瓦时,远远不能满足供给需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解决缺电无电状况,通过农网改造、“村村通电扶贫计划”、“三为服务”等项目,大大改善整体用电条件。1958年全社会用电量为410万千瓦时,到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已达44.1亿千瓦时,是1958年的1074.9倍,1978年的29.3倍。
(二)燃气供应及覆盖面大幅度提升
1992年青州燃气行业发展起步,近几年来,随着中石化、中石油等公司在山东天然气市场开发力度逐步加大以及众多燃气公司的涌现,全市天然气利用发展迅速。2003年,首次接入中石化气源;至2010年底全市天然气主管网226千米,支管网135千米,低压管网260千米,城区天然气管网覆盖面98%以上,管道燃气普及率71%;2014年,接入中石油泰青威管线气源,实现双气源供应;2017年,自临淄诚意燃气公司接入气源保障周边地区(邵庄、庙子)燃气供应,实现三气源供应。截止2018年底,青州共铺设天然气管网875公里,日均供气21.8万立方米,管道燃气普及率达96.6%,较2010年提高25.6个百分点。
(三)居民生活用能快步提高
1958年,青州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仅50万千瓦时,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0.9千瓦时/年,用电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基础设置的不断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走入居民日常生活,居民生活用电出现飞跃式增长。到2018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7亿千瓦时,是1958年的1153.2倍,1978年的89.8倍;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603.8千瓦时/年,是1958年的658.1倍,1978年的69.9倍。
(四)工业用能规模扩大
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能源消费逐渐扩大,主要经历了如下发展历程:
1949-2005年,经过70年的投资建设,全市工业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以石化、机械装备行业引领发展的工业体系,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扩大,推动工业消费呈现飞速增长。到2005年,青州共有工业企业1903家,其中规模工业418家,综合能源消费量127.4万吨标准煤,较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6-2010年,全市工业发展加速,带动能耗需求增长。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8.4万吨标准煤,较2005年增长32.1%,年均增长5.7%。其中:煤炭消费87.8万吨,增长7.3%;原油277.5万吨,增长140.8%;电力12.2亿千瓦时,增长51.6%。
2011-2015年,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淘汰落后产能进程加快,能耗增速逐渐回落。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3.5万吨标准煤,较2014年下降5%,较2010年下降14.8%。
进入十三五以来,受部分企业产能扩张、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能耗较前期略有抬头。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耗较2015年增长25.8%,年均增长7.9%。
三、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整体呈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确保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潍坊市的统一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能降耗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模式的重要突破口,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节能建设,不断强化节能监督管理,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单位GDP能耗稳步下降
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3.1%,年均下降5.2%;十二五时期,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4.2%,年均下降5.4%,年均下降率较十一五时期扩大0.2个百分点;进入十三五以来,青州进一步加大环保整治力度,通过锅炉整改(拆除10t以下燃煤小锅炉)、煤改气、高耗能企业冬季错峰生产等措施,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能耗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青州市全社会能源消费量较2016年累计下降0.4%,年均下降0.2%。
(二)能源消费品种向多元化发展,煤炭清洁化利用进一步扩大
1.成品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消费量逐年提高,能源消费品种向多元化发展。从主要能源消费品种来看,2005年,规模工业煤炭消费量81.8万吨,原油115.3万吨,电力8.1亿千瓦时。近年来,全市高度重视环境治理问题,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燃煤污染减排工作,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5年至2018年间,煤炭消费量逐渐下降的同时,能源消费品种逐渐丰富,原油、天然气、电力等消费量逐渐提升。
2005年-2018年规模工业主要能源品种消费情况
指标 | 计量单位 | 2005年 | 2010年 | 2015年 | 2018年 |
煤炭 | 万吨 | 81.8 | 87.7 | 81.5 | 70.8 |
天然气(气态) | 万立方米 | 0 | 1467.4 | 1056.3 | 2729.6 |
液化天然气(液态) | 吨 | 0 | 37 | 0 | 5114.7 |
原油 | 万吨 | 115.3 | 277.5 | 310.0 | 700.8 |
电力 | 亿千瓦时 | 8.1 | 12.2 | 21.0 | 16.4 |
2.通过大力推广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有效降低煤炭直接作为终端分散使用比例。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煤炭消费量87.8万吨,较2005年增长7.3%,其中终端消费量所占比重为81.5%,发电供热用煤占18.5%。
十二五以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及淘汰落后产能进程加快,能源结构逐渐优化,煤炭清洁化利用占比逐年提升。2015年,规模工业煤炭消费中终端消费比重为74.6%,发电供热用煤占25.4%;2018年终端消费比重为67.2%,发电供热用煤占32.8%。
从煤炭的用途分类可以看出,煤炭消费重心由以前的直接用作燃料动力及辅助生产的终端消费逐渐到现如今的用于发电、供热等,转变为清洁能源后再投入使用,不仅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而且便于有害气体的集中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
(三)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
2018年,规模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91.8%,比2005年提高5.6个百分点;产出二次能源943.2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493.6%,年均增长14.7%;在统计的11种重点耗能企业主要工业产品单耗与2005年相比均不同程度下降。加工转换效率及二次能源产出的提高、单位产品能耗下降对节能降耗、减少废气排放有着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青州能源生产消费平稳健康发展,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面对经济发展与能源供需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以及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节能降耗任重道远,全市必须牢固树立协调、绿色的发展理念,始终保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过度依赖,着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统计局 工业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