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兰山区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义堂镇是全国闻名的“板材之乡”,在这场“战役”当中,前后有多家木业企业被亮“黄牌”开展整治提升,部分木业企业被亮“红牌”彻底拆除、关停。但是,一些板材企业却抓住环保倒逼“大浪淘沙”的有利时机加快转型,在危机中找机遇,在困难中谋发展,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9月3日,在新港集团第一车间的操控室里,几个工作人员正来回巡视着仪盘表和监控器,一台全自动压板机正在一刻不停地送料、分解、压板。这是新港集团新上的年产30万立方米超强刨花板项目智能化生产线工作现场。高度智能化成为这条先进生产线的一大亮点。
“改则痛,不改则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智能和环保是行业大趋势,我们在生产中和设备选择上跟环保要求保持一致甚至更高,企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遇到严重污染天气,工厂必须错峰生产或者限产、停产时,我们会提前通知客户做好备货。”采访中,新港集团董事长魏孝新说。
魏孝新深知,科技防污、科技治污是企业的必由之路。为此,他挖人才、搞创新,投资新兴项目,走市场、搞调研,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新港集团先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中国林科院吕斌、南京林业大学等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李坚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使新港板材类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绿色生产延长了木业产业链和创新链,提升了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如今,新港集团成为年销售收入22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完成利税2.1亿元的集团化公司。企业不仅成功转型,更形成了规模化产业,木业生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生产的建筑模板、模板体系走出国门,出口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新港木业”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山东名牌。
在义堂镇凯源集团,董事长孟祥晓内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牢牢扎根。1998年,他倾其所有投身到木业板材生产大潮中。因规模小、环保投入少,因污染问题多次被环保部门要求停产整顿。是小修小补“穷对付”,还是痛下决心彻底升级换代?孟祥晓感到,抓环保绝不是“一阵风”,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2002年,孟祥晓将板材所有收入全部投入到企业环保设备改造升级中,顺利拿下了环评手续,成为全市第一家通过环评的木业企业。2007年通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全面通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大型木材加工企业。
近年来,面对日益提高的环保标准,孟祥晓又处处走在治理前面,在危机中找到生机。2010年,企业投资800多万元在全市板材企业中第一个建成污水处理站,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回收处理,不但实现了污水零排放,每天还可节约水100立方米。2015年,按全市最高大气排放标准,他投资建设热力公司,又是全市第一个建热力公司的木业企业。公司一台大锅炉一举替代了周围近200家企业的250多个小锅炉,助力板材企业实现了安全、清洁生产。
为达到最低的排放,公司引进了行业最先进的湿电除尘设备,高压放电吸尘后用水冲洗。“环保要求烟尘低于10毫克/立方米,我们设备能达到5毫克/立方米,我们已站在国内传统木业行业环保的最前沿。早升级早主动,长远看投资环保好处显而易见。”孟祥晓说。
以改革破难题,用转型添动力。在今年的环保攻坚战中,工业污染环保整治兰山区不是一关了之,着眼长远发展积极推动企业生产和环保技改,同时鼓励和引导有实力、有技术的本地企业进驻木业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和板材提升区“抱团取暖”。兰山区将设立木业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着力培育300家在全国能“顶天立地”的木业企业。
临报融媒记者衣方杰 通讯员李霞霞 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