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很多人依旧不太理解,认为孩子母语的发音和读写还没学利索,再学另一种语言会不会搅乱孩子本身还不太稳定的语言系统。
每个孩子都有语言天赋,从出生伊始,孩子就能分辨所有人类的语音,从只会哇哇啼哭到基本掌握自己的母语,孩子只需要用生命最初的短短两三年!这一点让人无比惊讶。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个语言学习的黄金期,这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容易掌握语言,过了这段时期,就很难掌握完美的母语。
?
在摩登外教成功提高英语、经过培训考入理想学校的学员超过千名,其中绝大部分为攻考上海国际/双语小学的学员,摩登外教针对各大国际学校幼小衔接考试的题型、难点、考点,并结合不同考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定制教育,因材施教,已帮助众多孩子考入国际、双语学校,受到家长们的信任。
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洛菲尔德)一早就提出过关键期假说:
在2岁到青春期前这段时间孩子还能像学习母语一样掌握另一种语言人类大脑中掌管语言学习的区域叫"布罗卡"区,在12岁以前,学习到的语言会被大脑接收,并被认为是"母语",因此能很快地掌握并灵活运用;
12岁以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区会关闭,此时再学语言,即便学得再好,大脑也会将这些语言存储在记忆区,运用时就不再那么自如灵活了。
但在关键期内的学习,也不是胡乱教、随意学,必须是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成系统、有目的的训练,才能在没有英语语言环境下让孩子获得英语思维,学得一门近似"母语"的语言。
2岁半以后,是语音辨识度的关键期,通过听各种有韵律的诗歌、歌谣培养孩子语音语感,对后期的英语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3岁以后,进入系统学习英语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孩子的母语听说系统基本完善,可以进行正式的外语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一套系统权威的英语课程,沉浸到英语的学习中。
孩子的年龄越小,大脑的可塑性越强,语言模仿能力也极强,尤其体现在学习语音方面,孩子对语音的把握最为纯正。
因此,在刚接触英语时,一定不要把读写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对于习惯了亚洲式教育的老师来说,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所谓英语思维,就是Think in English,或者Use English to think;简单直白地说,就是要避免翻译Aviod Translation,跳过中文,直接用英语去想、去表达。
一般的教学法都是"翻译法"(包括现在很多流行的培训机构),比如:
说到book就要解释"这叫书";说到stand up就要解释"站起来"。如果孩子从小就这么培养,就白白浪费了"布罗卡"区,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我们可以这样做:
1. 将语言和图像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2. 将语言和动作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因此,幼儿的英语教材一定要图像多于文字,让孩子自觉地把英语和图像联系起来;幼儿园的课堂一定要蹦蹦跳跳多于写写画画,让孩子从运动感知中获得新的语言。
只有在孩子初次接触英语时就让他产生对英语这样的认识,才能在接下的学习中逐渐学会用英语直接表述,从而成为真正的EnglishSpe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