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不忘危,兴不忘忧。企业和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为打造园区最优营商环境,有力促进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东营区胜园街道以企业“获得感”为服务“坐标”,始终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己任,打造“胜园通”网格化服务品牌,不断夯实园区专属网格,步履不停助推营商环境健康发展。
筑牢队伍,做好强力监管的“加法”
营商环境涉及企业设立、运营、发展、退出等方方面面,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很容易出现推而不动的问题。为此,胜园街道结合园区实际情况,调动街道、社会各层面的工作力量,形成“1+2+N”齐抓共管、多方发力的工作合力。
“1”是指一支网格员队伍专职专干。按照“一格一员”的标准,街道为专职网格员配备手机终端、背包、巡查日记本、巡查电动车等,实现日常工作“七统一”。
“2”是指网格指导员队伍、综合执法队伍这两支专业队伍支持保障。一支是街道层面成立的网格指导员队伍。发挥职能单位的专业化作用成立6个专项工作组,有效服务企业、方便企业、惠及企业。另一支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的应急处置队伍——高新区综合执法大队,成为辖区执法力量的有效补充。
“N”是指多方力量形成的网格协管员队伍。在专属网格,网格员通过发动街道包靠联络员、商企联络员、警务助理等人员,让其担任网格协管员,构建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园区共25个专属网格,胜园街道始终坚持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局观,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每个专属网格员的专属网格协管员都在10人以上,他们力求为企业做好服务,都是营商环境的建设者、缔造者和影响者。
明细任务,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
优化营商环境要转变政府思维,从“官本位”到“店小二”。一方面,刀刃向内改自己,减少政务环节、减免不必要的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需要站在企业视角,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为进一步明确园区专属网格员工作职责,明确“怎么干、干什么”的定位,街道建立了线上、线下和直接反应等三项信息收集渠道。服务内容推行了“8+2+3”运行模式,8即市区规定的网格员8大职责,2即问题清单由街道职能部门和社会第三方制定巡查重点和内容,3即需求清单掌握企业真实需求,分“商企诉求清单、商企发展清单和商企建议清单”,按照“两去三回”的原则,对商企的需求,专属网格员每天到负责区域做好巡查和反馈工作,同时完善了分级转办、跟踪督导等闭环模式,通过工作的开展,实实在在帮助商企解决了急事、难事和小事。
线上通过智慧平台收集,街道投资1200余万元,打造了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数字化指挥平台,融合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等六大平台,涵盖企业信息、监测预警等七大功能,及时掌握辖区公共安全、大气监测等视频和预警信息。线下通过职能、清单、资源三张清单,使网格员有的放矢、精准巡查。另外,网格员可通过民生热线、网格专线、信访等直接渠道收集辖区商企信息,今年以来共接到举报、转办事件876件,已全部处理完成,结案率100%。
通过依托巡查清单,胜园街道制定了规定动作和必要环节,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畅通了解决商企“最后一公里”的实际问题。
完善制度,做好优化服务的“乘法”
为把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谋划、协调推进,胜园街道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胜园街道工作力量下沉网格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并积极落实。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成立了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网格巡查666制度”,即六必访、六帮助、六掌握,做到“六提六知”,通晓网格内大事小情。对网格员实行月考核,对网格事项落实的职能部室进行季度考核,各项制度不管完善,为工作推进提供了重要遵循。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个地方打造营商环境,最终目的是要聚企业聚人心。今年以来,街道为企业解决了很多实在的困难和问题,社情民意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优化营商环境是个系统工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胜园街道园区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好强力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各项工作都得到了企业职工的支持和认可,在营造营商环境等方面提供了坚持的基础保障,给商企吃上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