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学子沂蒙红色之旅:以红色初心宣沂蒙之魂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翻开风云激荡的壮丽篇章,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继承先辈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并一步步地向现代化强国迈进。为追寻初心和使命、寻找那颗沂蒙初心,四川农业大学八名同学组成暑期社会实践队以“访红色古迹、学沂蒙精神、庆祖国华诞”为主题,先后采访了英雄革命老兵,走访了沂蒙红色革命根据地,8月21日为期十天的宣传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在活动落下帷幕之际团队成员在临沂市图书馆对活动成果进行线下宣传。
队员们以每一张明信片为例,向青少年们讲述每张明信片背后的故事。“这是我们采访的一名年过九旬的费县老兵张景元老人所得的部分勋章,其中这枚勋章是张景元老人在夜间战斗被授予的,所以是黑色····”一名男同学很好奇地向实践队员询问为什么天主教堂有红色纪念意义?队员答道:“这所天主教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容易躲避敌军的轰炸,与外界联系密切,便于革命工作的开展,在抗战时期被用作大型会议的会议室,罗荣桓、陈毅、徐向前很多革命前辈都在这里工作过、战斗过,这所教堂对指导山东地区的战役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学生讲述革命事迹。(李奕 摄)
在解说明信片后,学生们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激动不已,几个正在上中学的同学与实践队员们畅谈起来。在交流过程中,一名准大学生说:“抗日战争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在一代代前辈的奋斗中,祖国以最快的速度成长着。我们爷爷奶奶这一辈刚好就是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的见证者。在我小时候,爷爷就经常讲他小时候的故事,告诫我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沂蒙地区战役的胜利曾被形象地描述成“小推车推出的江山”,贫苦的沂蒙百姓将自家省吃俭用烙出来的煎饼,大娘大嫂们日夜不休做的军鞋,用小推车送到炮弹满天飞的战场。“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个儿送战场····”读到这句,现场的有的学生满脸通红、落下眼泪。
图为实践队队员和学生们交流学习沂蒙精神。(李奕 摄)
尽管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去,沂蒙人的“奋斗”之心依然在。尤其作为青年一辈,更应该弘扬报国的光荣传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让青春之光闪烁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13442北海同行斥责“4个菜1500元”价格
- 276246省份常务副省(市)长换了
- 35781国家发改委印发指导意见,推动大型易地
- 43956高铁超员无法开车致无票乘客下车
- 52405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 发布《军
- 62110佩斯科夫:泽连斯基早已不再是普京的可
- 71816三亚海鲜餐饮协会倡议:建议各类珍稀海
- 81491外媒:美对华芯片管制导致美企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