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姜涛
村民308人被杀害,其中有42户被杀绝,另有致残者30余人,烧毁房屋2000多间,损失猪、羊等禽畜500多头(只)、粮食25万公斤,其他衣物、生活用具等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整个河东村几乎变成了废墟……1938年1月30日,日本侵略者因招抚当地抗日武装力量失败而恼羞成怒,在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犯下滔天罪行。被标注为“河东惨案”的那场大屠杀,于这个村庄而言,无疑是一场噩梦,在祖辈、父辈们的口口相传之下,时至今日依然令人愤恨。就像生活于此的百姓所说,那也是一段所有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
“河东惨案”纪念碑。
纪念碑背后的惨案
8月2日,细雨绵绵,小道泥泞。
位于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村北的“河东惨案”纪念碑,在雨水的冲刷下碑文格外醒目。
“这座纪念碑的建成,至今已有23年之久,日寇侵略淄博期间,曾在淄川制造了多起惨案,我们河东村被杀害的村民最多。”
说起“河东惨案”纪念碑,村民们都会提及一个人,他便是72岁的张明东,时任河东村的村主任。
“建造纪念碑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筹的,一共花了20多万元。”张明东介绍说,纪念碑于1995年底奠基,次年年初举行了揭碑仪式。
张明东与时任河东村党委书记王木利等村干部曾走访了众多“河东惨案”的亲历者,在了解了日寇在河东村犯下的滔天罪行后,最终决定修建这座纪念碑,来悼念在惨案中被日寇杀害的父老乡亲,以此教育子孙后代不忘历史。
河东村是淄川区罗村镇的一个较大村庄,据史料记载,解放前,全村有630户人家,1700多口人。20世纪20年代末,该村村民张荣修,为了防匪保家,成立了一个名叫“铁板会”的组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会员遍及河东、罗家庄、杨家寨、龙口、马尚等地。
在日寇侵略淄博期间,“铁板会”会员纷纷投入反日抗日斗争行列。1937年底,张荣修曾先后两次应马尚村“铁板会”之邀,派人帮助他们攻打侵占周村的日寇,却因武器原始,又缺乏正确的指挥而失败,“铁板会”也因此被日寇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
1938年1月27日,日寇指派汉奸张克顺、维持会田某和“宣抚班”班长鲁某等3人到河东村找张荣修,企图招抚“铁板会”。张荣修和村民们因痛恨汉奸的无耻行径,不仅拒绝了招抚,还将三个汉奸当场拷打扣押。事后,日寇派人来交涉放人,“铁板会”会员声称3人已被处死。招抚阴谋的破产,使日寇恼羞成怒,决定实施血腥镇压。
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这场骇人听闻、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村民308人被杀害,其中有42户被杀绝,另有致残者30余人,烧毁房屋2000多间,损失猪、羊等禽畜500多头(只)、粮食25万公斤,其他衣物、生活用具等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整个河东村几乎变成了废墟。
张明东翻看近些年收集的与惨案有关的材料。
地窖中的不同命运
讲述者:王孚水,66岁;
张明东,72岁
8月3日,记者几经辗转找到了河东村王孚水等几名老人,他们都是“河东惨案”幸存者的后代。
“母亲在世的时候经常提及,在当年的那场大屠杀中,村里的地窖救过很多人的性命,也成了很多人的坟墓。”
时光回至1938年1月30日,日寇头目冈奇率部队200多人,在汉奸李德水的带领下,由洪山奔袭河东村,随军用骆驼载运重机枪、追击炮气势汹汹而来。凌晨4点左右,日寇控制了村外的坡坎墓田,封锁了各条街口要道,在河东村周围布下了天罗地网。
很快,枪声传来,全村上下乱成一片,惊慌之下,王孚水的母亲高会梓与十几名街坊邻居躲进了自家的一处地窖,原本用于储存粮食,此时却成了村民的避难所。
“根据母亲的描述,当时,他们藏身的地窖很小,因为太过仓促,地窖口只用几捆芝麻秸掩盖着,日寇在地窖外进行搜索时,他们甚至可以看到敌人的影子。”
在这处狭小的地窖中,有个命大的孩子叫高春水,尚在襁褓中的他由其母亲抱着,偶尔会发出几声啼哭。孩子的哭声让藏身地窖的村民感到恐惧,孩子的母亲几度萌生想让孩子再也无法啼哭的念头,却都被乡亲们拦下了。
“非常幸运的是,日寇并没有发现这处地窖,包括这个孩子在内的十几名乡亲有幸躲过了一劫,而母亲生前每每提及此事,都会流下愤恨的泪水,痛斥日寇的残忍。”王孚水说。
而同样是藏身地窖,有的村民却没有如此幸运。
72岁的张明东回忆说,他的父亲张树合是大屠杀中的一名幸存者,据其父亲生前回忆,日寇进入河东村后,在杀尽了村内街道、院落的村民后,又到处寻找洞窖、柴垛,搜索屠杀对象。凡被日寇发现搜出的村民,或被枪杀,或被放火烧死,几乎无一幸免。
例如,在河东村于家胡同有一个较大的地窖,于洪福、张献文、田二麻子等6户共32名男女老少藏在里面避难。日寇发现后,将大捆的柴火点燃后塞进地窖,最终导致地窖内的村民无一幸存。
“据我父亲生前回忆,事后,他和乡亲们从这处地窖只找到了九具尚可勉强拼凑起来的尸体,其余23人均已无法辨别,只能用筐将一堆堆残骨碎骸抬出,混合埋葬。”张明东说。
张文聪在查找与当年惨案有关的讯息。
为保家园牺牲的民兵
讲述者:张文聪,75岁;
张文营,74岁
8月4日,经探访证实,在日寇对河东村实施屠杀的过程中,村中也有武装力量与敌人进行过正面交火,虽然这股力量比较薄弱,却为乡亲们争取到了宝贵的逃亡时间。
“我父亲曾是村里的民兵,当时,整个河东村共有17条枪,我父亲便有一条。”75岁的张文聪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名叫张大修,在日寇进村展开屠杀后,父亲便提着枪冲进了庄子。
“据父亲回忆,在与村里的其他民兵会合后,他们与日寇进行了正面交火,后被敌人追堵到了村民王克昆的家中。在王克昆家中,他们利用猪圈的墙体做掩护,对日寇进行阻击。”张文聪说,战斗中,其父亲被打穿两腮,昏死了过去,后经村民抢救,才侥幸活了下来。
在这场战斗中,与张文聪的父亲同时幸存下来的还有张文营的父亲张才修。“当时,我的父亲被日寇的子弹打穿了脊梁,日寇在检查民兵的尸体时还将我父亲翻了几个个儿,以为其死了,才没用刺刀进行捅刺。”74岁的张文营说。
在阻击日寇的过程中,除民兵张大修与张才修侥幸活了下来,张干修、张信修、张宗义、张永全、张永木等人全部牺牲,很多村民借机逃到村东的老虎山、山神庙山和千峪山躲过了屠杀。
根据史料记载,日寇对河东村的屠杀一直持续到当天下午4点多,其间,不乏更加惨无人道的杀戮。例如,村民张华修的5岁女儿,当时由一名孕妇带着逃跑,日寇追上后,将这名孕妇的肚子豁开,将胎儿挑出腹外,女孩则被残忍地割下头颅。另一名10岁的男孩王允佐在逃跑中已中弹死亡,死后还被赶上的日寇砍了3刀……而在屠杀河东村民的第二天,日寇又到河东村附近的罗家庄、牟家庄和邢家庄杀害了32名村民。同时,还派飞机在河东一带上空盘旋侦察,投弹轰炸,毁坏了罗家庄民房数间。
“虽然幸存的父辈均已离世,但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一定会将这段历史口口相传,让后代铭记日寇曾在这片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河东惨案”幸存者的后人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