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石家河和群众在一起 给2.8万人民交上答卷
424毫米的降雨,对成立仅仅一年半的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区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在这里,记者深切感受到,广大干群似乎没有被洪灾过后的千疮百孔影响情绪,相反,坚定和乐观成为灾后重建的主旋律。经受住完这次暴风雨洗礼的区党工委和服务中心,用执着与坚守,向2.8万石家河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决策权下放到管理属地 工作“七必到”“四个有”
在洪水肆虐的40个小时里,石家河生态经济区内19处水库、塘坝溢洪道受损,供电、通信、供水中断,更多桥梁、道路、农田不同程度受损。骤然降临的灾难,瞬间打乱所有生活秩序。此时,区党工委一个声音响彻了102平方公里的石河:救灾一线,我和群众在一起!这是全体党员干部向全区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
8名班子成员开始统筹全局,明确分工。研究方案、调度设施、细化责任……所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中陆续展开。班子成员全部包靠、一线指挥,赋予管理属地决策权,社区领导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决断,让所有问题都解决在第一时间。这一刻,每位党员干部,都扛起了艰巨的责任,将领头雁、主人翁的精神生动地展现出来。
“关键时刻站出来,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使命!”区党工委书记刘洪科说。48名机关干部,分作道路施工、应急抢险、卫生防疫、灾情察看、信息统计5个工作组,每组5—7人组成一支支尖刀班,冲到洪灾前沿,站到群众身边;23名共产党员全员上阵,一人身兼数职,24小时值守,组成了抗灾前沿用庄严淬炼的红色风景线。
刘洪科向每位机关干部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所有贫困户、五保户、受灾户、低保户、高龄户、残疾户、病灾户“七必到”;刘洪科给每位机关干部提出了严厉的“四个有”工作标准,让所有受灾群众都要有饭吃、有房住、有干净水喝、有就医保障。收到指令后,全体机关干部用不分昼夜的操劳与奔波,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使命和对群众许下的承诺。
黑峪子沟涉水救群众 安置村民成第一要务
“多奇马”肆虐的夜晚,黑峪子新村暴雨如注,河水倒灌,而上游的水库早已漫坝,随时都会发生溃坝的危险。危急时刻,区党工委书记刘洪科,副书记、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鞠光明,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陈涛等4人乘坐一辆消防车,依次排查了沈洪、柳子、石家河等村的5座水库塘坝险情后,又来到离鹿皋村2.5公里的黑峪子水库。面对水库涨满、洪水漫坝情况,刘洪科当机立断,“趟水过河”,冒雨赶到在处于沟底河道边黑峪子新村。
洪水急剧上涨,浮上石河两岸,并开始向最矮的几家倒灌。安排离石河最近两户村民和一位外地养蜂人撤离后,他们挨家挨户地敲门、喊人,协助两户有三轮车的村民拉着家人先撤离,又派消防车拉走了第二批10名村民。此时,咆哮的洪水已经没过膝盖,来不及再等运转车辆,于是一行人由村干部带路,剩余村民紧跟其后,徒步转移。穿过泥泞的庄稼地和茂密的灌木丛,终于在凌晨1:00半他们走出黑峪子沟。
而就在此时,从黑峪子、孔家山两条沟壑泄下的山洪已经漫河改道,在山口形成一片汪洋。“不是区干部早一步领我们出来,肯定就被洪水卷到弥河里去了!”村民感激地说。而刘洪科等人来不及歇一歇,更来不及换衣服,又迅速投入到更加危险的抗洪救灾第一线上。
11日凌晨,石家河社区主任王强开着自家车赶到石家河村的一处塘坝查险情,陷入泥淖,山洪初现,他牵挂着3个中心村9000多群众安危,干脆弃车前往救灾,3天后救灾工作稍有缓解,他才去坝上将车开回;区规划建设科负责人郭宝伟,包靠的李家庄到时家庄路段,冲毁11处1.8千米,从早上7:00赶到现场,组织各村雇用机械、组织人力,修复水毁路段,没吃一顿饱饭,直忙碌到晚上11:30回到机关,用凉开水泡了大碗面糊弄,又紧张投入工作中。
柳子社区主任聂清波,在电力、信息全中断的时间里,一直靠两条腿,在2个中心村8个建制村间来回穿梭,每一座桥梁,每一段水毁路面,每一户受灾村民都清楚记在他心中,既要帮村干部解困纾难,还要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做受灾安置户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动员,每天都是在深夜才回办公室,嗓子沙哑,两腿酸疼,一身衣服穿了三天没洗换……
一周踏遍35个村2017户 获群众纷纷点赞
据不完全统计,8月10日—16日,短短一周时间,区村干部踏查灾情遍及35个行政村2017户,为受灾群众提供大碗面300箱,饮用水1200箱;帮助13个受灾严重的自然村调度和落实挖掘机12台,装载机6台,提供筑堤石料1000方,装袋沙子12000方,完成沿河阻截3500米;增派公安、治安人员136人,设置风险点、危险路段警示标志140处,实施危险路段交通管制,形成杜绝次生灾害发生的坚固防线;组织40余名电工,在县供电公司五洲电气临朐分公司的统一调度下,全力抢修中断电路;协调卫生部门组成37人的卫生防疫队,第一时间开展医疗救助、疾病防治……
48人的小机关,团结成了守护一方平安的 “保护神”,也为2.8万群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之堤;90余人的村干部队伍,也在这一刻聚沙成塔,凝成一支不可撼动的铁军,成为每个灾害点冲得上、打得赢的第一梯队力量。在他们身后还有400余人的骨干群众队伍,组成抗灾救灾的“防波堤”“围护栏”。捷报频传,8月12日中午12:00,所有村庄临时道路全部修通;下午7:00,移动、联通、电信信号全部恢复;13日下午7:00,干线输电线路全部修通并通电,大部分户晚上能用上电……
“初秋闯来利奇马,挟风卷雨逞王霸。弥水也作黄河吼,浊浪排空续天涯。水电路信皆中断,紧急应对如斩麻。寄语亲友莫挂念,幸有政府护咱家。”信号中断时,一位村民专门跑到外乡镇给亲友发告慰短信,说出了全区父老乡亲想说的话。在那难捱的40个小时里,水电路信皆中断的“孤岛”生活,带给受灾群众的惊恐、伤心和忧虑,在全区党员干部的迅速反应、从容应对中烟消云散,洪灾中的群众们、身在异乡的游子们,都纷纷为这个英雄群体点赞。
暖心瞬间 他们用责任筑起百姓平安墙
11日凌晨3点,后沟村东的山口突然洪水暴涨;到4:30,山洪达到最高峰,湍急浑浊的洪水裹挟着大量泥石流,冲毁石坝,漫过果园,一下涌入正冲山口的十几户人家的宅院,其中11户人家的院内水深瞬间到达一米以上,村民来不及走出家门,全部爬到了屋厦或偏房平屋顶上,等待救援。在生死系于一线的危机关头,一夜巡查雨情没有合眼的后沟建制村首席代表、共产党员齐恩相挺身而出。
齐恩相一边召集村中的4名党员及部分群众,挨家挨户,查询有无人员落水;一边喊来村民齐新涛,开着自家的装载机把躲在屋顶和厦子上的村民往村南高地上转移。巷子里水深流急,不能过人,他们便用装载机挑起一根大梁横在水流之上,将粗绳拴到南端大树上,村民拽着绳子沿着大梁往南爬,一个,两个,三个……用了3个小时,终于把躲到屋顶上的20余名老人、妇女和儿童全部转移到了村南端的安全地带。随后,齐恩相又转战其他重灾区,整整3天时间,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热乎饭24小时盯守在现场,紧张调度。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8月10日夜间至次日凌晨,连续7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祥高峪村暴雨如注,电力、信号同时中断。64岁的村支部书记高兴科刚动完手术,正在恢复期,他不顾家人劝阻,在凌晨1:00喊上同是共产党员的儿子高鑫,毅然走出家门,打着手电,串街进巷察看雨情。凌晨4点多钟,山洪爆发,村东谷口水位瞬间上涨,涌进三条巷子,有5家村民的屋内进水1米多深。连轴奋战的高兴科已十分劳累,高鑫劝他回家休息,可他断然拒绝,依然硬撑着疲惫的身子,走进每一户受灾群众的家中,耐心说服动员,紧急疏散转移。
期间,家中遭水淹的村民王刚背着身体残疾的妻子,拖着年迈的母亲,向院外转移。王刚因病刚做了手术,体力不支,在巷内不幸落入洪水冲出的深沟内,眼看儿子、媳妇落入水中,被冲出了三四米远,母亲急得大喊救命。正在帮助转移村民的高鑫,闻声赶来,抓住王刚一只胳臂,奋力把夫妻二人拖出水沟。高鑫将王刚妻子背到安全地点后,又与党员李法勤一起,把王刚与母亲平安转移。“感谢党和政府惦记着我们!我这辈子永远也不会忘记村干部和好心群众对俺的搭救!”,王刚父亲王成远感激地说。
时家庄村支部书记张兆刚,冒雨组织全村党员转移群众100多人,接通区抗灾救灾指挥部的第一个电话,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请组织放心,这里有我们!”扶危济困的紧急关头,这句话力重千钧,是承诺,是担当,更意味着一种义无反顾的奉献和牺牲,包含着全区党员干部众志成城抗灾救灾的信心和力量;张家庄村的段进忠,在中心村断电断信号的第一时间里,就把7名村干部召集到一起,下了“死命令”——24小时在水毁路段值守,不允许出现一例溺水或车辆损毁事故;石家河村村干部卢俊富,耐心说服村民,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杀伐树木,献出承包地,拓宽了环山路,打通了新的干线交通……
类似于这样暖心的瞬间,在抗洪救灾一线数不胜数,那一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是共产党员,必须尽全力保护村民,尽量减少灾害损失!他们以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和奉献,他们用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书写了一曲气势磅礴又暖人肺腑的时代乐章。
生产生活逐步恢复 每天销售苹果5000多斤
“开展灾后重建,是摆在党委政府一班人面前的第一要务。”鞠光明拿出一份该区14日制定的《抗灾救灾工作实施方案》介绍说,目前全区恢复重建工作已严格按照方案规定,逐项实施,逐项落实。首先是道路、桥梁及水利设施大排查;其次是全面铺开交通、水利设施的恢复重建。针对水毁路段多为洪水横穿路面引起的路面掏空等现状,各社区安排专人做全面细致的排查,截止16日上午,已对排查出的6处存在隐患的水利设施进行了整改,或下挖了引洪道,或加固了坝体,或腾空了库容,并迅速组织水利技术人员进行检查验收。
“我们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次序,分两段进行,小桥、涵洞、塘坝等损毁较轻的,10月底完成;大中桥和损毁严重的道路,于明年5月底前完成。这期间还要充分保障群众生活、卫生防疫、农业生产、环境整治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任务重,投入大,困难多。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会义无反顾抓落实,一心一意抓民生,绝不向灵山秀水、康养小镇赊账欠账!”鞠光明介绍。
党工委副书记王宗波正在石家河村指挥机械修筑防护堤。据王宗波介绍,为进一步调动党员干部参与恢复重建的积极性,全区组织了12支党员先锋队,向每一个先锋队授了红旗,目前已分散到各受灾村,按照工作分工和要求,组织人力物力开展工作。向每家每户发放生产技术明白纸,指导群众开展农作物生产、畜禽养殖等管理,确保全年的好收成;组成60名机关干部和医务人员参加的防疫专业队,到每个村,每个居民点,发放消毒剂,指导疫病防治;全面推开人居环境整治。
“因道路冲毁,大量垃圾无法外运,时间长了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现在有220多人的专业队伍,活跃在各社区村,统一清扫、外运垃圾,集中清理洪水造成的淤泥、砾石,并进行绿化带修剪等。总之,要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各人扫好门前雪,还要整体推进无死角。”王宗波表示。
“没有今年的弥河河道疏浚治理,这次‘多奇马’将是灭顶之灾!”鹿皋村民张大爷指着安然无恙的坝体护坡称,“这场水比1963年的那场水大多了!那次发水,俺村一片汪洋,大半个庄子的房屋都泡塌了!今年要是不清理河道,不筑坝护坡,肯定也是一个样子!没治理的时候,河道里全堆满了石头山,还有深水湾。”
负责防汛抗洪工作的陈涛介绍,今年上半年,仅石家河流域,用于防洪治理工程的资金就达1.3亿元,疏浚河道21公里,清淤方量达171万方,格宾石笼护坡7080米,筑坝4000余米。“4月份,我们开展了为期10天的河道集中清理行动,累计杀伐树木60000株。其中大崮东到小山东的3公里河道上,就杀伐树木40000株。”陈涛表示,“这次大洪水,也让我们十分后怕,如果不是未雨绸缪,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台风过境,洪水退去,弥河似乎忘记前几天的惊涛骇浪,又恢复了原来的清澈和温柔。在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下,石家河生态经济区也已快速恢复到正常生产、生活状态。柳子村的香满山苹果专业合作社,不少果农正推着满筐的苹果来销售。“合作社每天收购果品5000多斤,济南、东营及本县的经销商都纷纷前来订购。”合作社经理郭忠良称。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47367美军一架“鱼鹰”运输机在日本鹿儿岛近海坠落
- 230436网传西藏阿里“全体公务员”为一女子献血,当事人丈夫:不实
- 320713普京:任何企图分裂社会的行为都是背叛,不会允许任何人分裂俄罗斯
- 419337比亚迪老总吃完小零食,随行人员立刻接过包装袋,现场视频曝光!
- 517027美英真干得出来
- 67404查理·芒格去世,巴菲特: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 76494疑被西藏阿里全体公务员献血救援的女子包机视频流出
- 86372王思聪一身休闲装现身山东,与泰安市委书记座谈
- 110413湖南通报:9名公职人员违规公款吃喝,
- 29151拜登表示将继续对台售武,国台办回应
- 37393王毅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 47334中方:任何挑拨中缅两国胞波情谊,破坏
- 54454美英真干得出来
- 62634轻松一刻:资深老司机真相了,原来这姿
- 72206一艘疑似中国籍货轮在韩国西南部海上沉
- 82049印度尼西亚留学生王秀玲:家乡率先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