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曲心健
通讯员 刘宏飞 报道
晨报讯 8月1日,淄博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受理工作全面启动。在各个区县的办理窗口,学生与家长在资助中心工作人员细致耐心的指导下,填写申请表、提交材料。在淄博高新区教体科,2019年的高考新生小郑在家长的陪同下办理助学贷款,她激动地告诉记者:“十分感谢工作人员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没想到贷款手续办理得如此顺利,只用了短短几分钟!”
自从2009年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以来,十年间,淄博市为32773名大学生办理了贷款手续,签订贷款合同72265份,贷款金额4.86亿。各级财政资金1.24亿,为29.35万人次学生贴息和支付风险补偿金。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只是众多学生资助工作项目中的一项工作。近年来,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完善工作机制,规范资助管理,开拓创新,在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信息比对工作,全面落实淄博市建档立卡免补政策,并采取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宣传学生资助及扶贫政策,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据悉,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四个精准”,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从2016年到2018年,各级财政分别投入5亿多元,为51余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免除中职学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贴息及支付风险补偿金;投入8179万元,为36619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落实免补政策。
政策宣传精准。市资助统一印制《淄博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家长一封信》《学生资助宣传手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画》,组织学校认真开展资助政策“两节课”宣教活动和“两封信”发放工作。各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学生会,教师大走访,利用校信通、展板、校园广播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确保教育扶贫政策家喻户晓。
资助对象精准。在全省率先出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构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从制度上全面规范了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依据和认定程序等,为精准认定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学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通过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班级评议、家访、年级认定等多种手段,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金发放精准。为保证在学生最需要资助的时候,将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市财政年前提前下达下一年度资助资金,各区县和学校春季在4月份,秋季在11月份,全部将资助资金发放至学生资助卡,特别是中职和高校基本实现月月发放。
管理工作精准。市资助管理中心在全省率先出台对区县和高中及以下学段的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档案管理制度。在省学生资助工作规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本市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了34项淄博市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规范,对资助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区县进行日常动态考评工作,每月重点到一个区县、两处市属学校检查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借力“十个率先突破”,强化高位监管对区县学生资助工作进行督查,通过督查、排名、通报,保证了各项资助政策的精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