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孤独症孩子的非虚构长篇作品
作者根据亲身经历
从儿子咬手指头这个细节入手
写出对孩子的救治过程以及一个家族
在面对苦难和绝望时表现出的坚韧力量
《疼痛吧指头:给我的孤独症孩子》
一个孤独症孩子总是咬指头,他不会说话,似乎咬手指可以代替说话。他是父亲的指头,咬的是自己,疼的是父亲;父亲是奶奶的指头,父亲的痛,疼在奶奶心头。这样的不幸对奶奶而言并非第一次,她的丈夫和大儿子已身患残疾多年。然而这样的家庭却培养出作家、中学教师、大学教授。厄运降临,你是被它打倒还是被它掌控?普玄和他的家族给出了答案。
《疼痛吧指头:给我的孤独症孩子》是一部关于孤独症孩子的非虚构长篇作品。作家普玄根据亲身经历,从儿子咬手指头这个细节入手,写出对孩子的救治过程以及一个家族在面对苦难和绝望时表现出的坚韧力量。
下面,就为您分享书中片段。
地炉上又一壶水喝完之后,我和黄医生还没商量好孩子过年该怎么办。
过年了。把孩子拉到年迈的爷爷奶奶那里去过渡几天,是我十几年来的办法。这个办法能使用多久呢?那么,祈祷孩子的爷爷奶奶一直活一直活吧。
他现在十七岁,我和他妈妈离婚后的十四个年头里,他和他妈妈在一起过了两个年,剩下的十二个年,全是和爷爷奶奶一起过的。他没有在我现在的家里过过一个年。十几年里,他一直在外面,要么寄养在别人家里,要么上培训班和中医治疗……
孩子十七岁,按照我和他妈妈离婚的协议,他归我。那么在我的新家里,他有一个妈妈,有一个妹妹。我们这个新家有四个人。但是我们四个人没有在一起过完过一个年,我们四个人没有在一起共同生活过三天。
我的脸扎在地炉边上。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一个男人几百公里从省城跑到一个山区小镇和一个老中医一起商量儿子过年的去处,那么谁说这个男人成功,都不会有人相信。
年来了。年是一面镜子,照着一个孤独症孩子的父亲几十年的人生。
年来了。年提醒我还有一个孩子,他还不会说话,他在深山里面的一个小镇上。年提醒我,就像这个山区小镇紫金,那么多人那么远打工,但是年把他们都招回来了。这个时候单单给钱养他还不行,还必须有一个地方,和他团聚,和他说话,和他吃饭。
这个地方叫家。家里面,有房子,有孩子,有哭闹。但是我这个家里面,却没有我的儿子。十几年来,我们甚至没有给他设一张床。家里面没有他的气息,没有他的书包,没有他的茶杯,牙刷,鞋子,衣服,没有他的任何印迹。我们的邻居,一些同事,朋友,都以为我们这个家只有三口人,我们只有一个漂亮而聪明的女儿。
过年前的某一个日子,七十八岁的奶奶常五姐开始打扫屋子,迎接她十八岁的孙子从遥远的地方赶回老家,等他回来过年。
她的孙子得了一种不会说话的怪病,她的儿子带着孙子,从省城武汉开始,跑到北京、上海、广州,所有这些地方都治不好她孙子的病。这种病她原来没有听说过。
她曾经跑到省城帮她儿子带孙子,也把孙子从几百公里外的省城带回汉水中游的老家住过,但是十几年过去了,她的孙子还没有好。
十几年过去了,她终于接受了一个她最难以接受的现实,那就是她的孙子也是一个残疾。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种四肢健全、眉清目秀的残疾。原来一个孩子,嘴不歪眼不斜,不聋不哑,也可以成为残疾。 ? ?残疾也是一种生活。
现在,她知道了,她遇上一种比她丈夫的残疾,比她大儿子那种残疾更为绝望的东西。她不能去死。她要告诉她的儿子,告诉那个孤独症孩子的爸爸,怎么和她一样,一生和残疾人相处。她还要告诉她的儿子,怎么去过令人绝望的生活,怎样在绝望里面,寻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