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8·15,一个值得亿万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勿忘历史
一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涤荡黑暗的抗日战争,迎来最终胜利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临山铁道游击队纪念碑装饰一新,庄重肃穆,花坛上“铭记历史1945—2019.8.15”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肃然起敬,又发人深省。
今年七一刚刚落成开放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仿佛一列呼啸的蒸汽火车,伴着汽笛的轰鸣驶出山腰,,驻足这座造型独特的纪念馆前,放眼东西,分别与清秀脱俗的将军亭、雄伟壮观的临山阁、巍巍耸立的纪念碑、庄严肃穆的将军碑廊、盘旋曲折的纪念甬道、平坦宽阔的纪念广场穿珠成线;
(摄影 建设中华)
南北展目,分别与人民英雄纪念园、三雄墓、影视城守中成轴,近衔青山、远眺微湖,与周边自然人文建筑浑然一体,东倚高铁、北望新城,英雄气概浩然于胸。
(摄影 建设中华)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内沙沟受降展区展示了日军战败后,向铁道游击队投降的场景,当年场景,历历在目,历史可鉴,催人奋进!
就在今天!
记者们怀着崇敬之情
来到昔日的沙沟火车站
循着当年游击队战斗过的足迹
努力探寻74年前那场受降事件背后
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这里就是当年铁道游击队的受降地!
薛城沙沟,这片胜利扬威之地,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如今的沙沟站,已成为京沪线上必须要经过的站点
见证历史
12月1日下午4点,受降仪式正式开始。受降地点选在沙沟车站西北、津浦铁路西的一片空地上。当时,张光中担心日军临时变卦或者节外生枝,从军区警卫营抽调了两个连的部队,化装成铁道大队队员前去助威。不出所料,太田走到刘金山面前,冷笑一声:“大队长,我的枪可只缴铁的(铁道大队),只缴给刘的(刘金山),不缴给别的部队,也不给别人。”太田的意思很明显,他知道铁道大队人数不多,今天很可能有正规的八路军或新四军来协助受降,所以限定只向铁道大队投降,企图打乱我军受降计划,拖延缴械时间。原来国民党顽军陈大庆部头天晚上派人到沙沟车站,要太田拒绝向铁道大队投降。太田在跟顽军商量一夜之后,终于想出了上面那个无理的计策。这样既不得罪刘金山,也能使铁道大队在当天举行不了受降仪式,好在夜间寻机逃往徐州。刘金山哈哈大笑,拍了拍太田的肩膀:“我说的话绝对负责,你看,我们铁道大队的人马开过来了。”太田顺着刘金山手指的方向一看,只见约有一个营的队伍,身穿灰粗布军服,全副武装向沙沟车站行进。这些战士的军帽上没有小纽扣,胳膊上没有袖章,不像八路军,也不像新四军。只有100多人的铁道大队一下子来了300多人,太田虽然怀疑,但并不知道有鲁南军区战士加入,计划再一次落空,只好接受投降方案。当时的投降有一整套完整的程序,首先由太田和小林分别把自己的指挥刀交给郑惕和刘金山,然后日军一个小队一个小队前来缴枪。一个小队排着队走来之后,先向铁道大队领导人三鞠躬,再退后三步走,再把枪放在地上摆好,再后退三步排队回去,然后再来一个小队。就这样,来来往往,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拂晓,日军才把武器交完。交接完毕,日军指挥官毕恭毕敬地对刘金山说:“你们大大的胜利了,我们大大的失败了!”
这次受降共缴获重炮2门,重机枪8挺,轻机枪180挺,步枪1000多支,手枪2麻袋,炮弹40吨,子弹2车皮,铁道大队用20多辆牛车拉了两天才运完。受降仪式结束后,有人报告说,日本人手里还有枪。鲁南铁道大队查看后得知,太田带领一部分日军士兵坚持要见到“大太君”才能缴枪。刘金山给太田写了一封信,让通讯员张书太送去。太田接到信后非常害怕,把信拿起来又搁下,搁下又拿起来,显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张书太呵斥太田,要求他跟随自己到沙沟见大队领导。太田只好战战兢兢地随张书太出来,昔日威风一扫而光。快到沙沟的时候,铁道大队派了四五个全副武装的队员去“欢迎”他,太田吓得躲到张书太身后。经严正交涉,太田同意到沙沟缴枪。这次共缴获步枪500多支、照相机70多架。大家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心情,用刚缴获来的枪向微山湖里打去,用枪声代替喜庆的鞭炮,庆祝铁道大队通过多年浴血奋战获得的全面胜利。
缅怀历史
铁道游击队即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鲁南铁道大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39年在枣庄成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他们以临城(今薛城)为中心,挥戈于百里铁道线上,战斗于万顷微山湖中,截军列,打洋行,扒铁路,炸桥梁,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在鲁南这块古老的热土上演绎了抗日战争史上神圣而壮丽的篇章,
为争取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成为抗日游击战争的标志性符号,被誉为“坚持在敌占区工作的武工队、游击队的一面旗帜”。
铁道游击队
是枣庄最红的资源、
最美的传奇、最亮的名片。
今天,我们重温沙沟受降历史
重回原址,铭记历史
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而是为了警醒国人、世人
是为了不让悲剧再度重演
捍卫胜利,守护和平,吾辈自强!
来源:薛城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