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志斌 孙渤海 报道
晨报淄博8月14日讯8月14日,本报正式开通赈灾援建热线,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来自淄博市中心医院4个科室的骨干医护人员赶到桓台马桥的临时安置点,为近百名村民贴心义诊,并开展灾后防疫宣传和心理疏导。
今天早晨,在看到本报发出的赈灾援建倡议后,淄博市卫生健康委“第一村医”、淄博市中心医院部分专家分别致电(0533)3585000赈灾援建热线,要求加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把医院最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往灾区,为灾区群众服好务。淄博市中心医院紧急成立了赈灾援建医疗队,由9名医护人员组成,分别来自消化内二科、心内一科、儿科、皮肤科等4个科室。
上午10点多,医疗队涉水到达位于马桥会议中心的防汛应急群众临时安置点后,为了不给安置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添麻烦,自行搬运桌椅设置了义诊台。
8月14日,在马桥临时安置点,医护人员在为一名村民测量血压。
“大妈,外面有医生,您要是感觉哪不舒服就去看一下。”第四批“第一村医”、消化内二科主治医师周华等人来到中心内,提醒村民及时接受检查。得知市中心医院的专家来了,义诊台前短时间就聚起了不少人,村民还有秩序地排起了队。
记者注意到,有别于平时的义诊活动,医疗队里还有皮肤科医生。皮肤科主治医师仇道庆表示,灾后易出现疫情,因为长时间浸水、伤口接触污水、蚊虫叮咬等原因,一些人会出现丹毒、虫咬皮炎、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病,接受这方面的诊疗很有必要。
当天,共有近百名村民接受了测血糖、血压等诊疗服务,医护人员还向村民宣传了防疫常识,并对部分村民进行了心理疏导。医护人员表示,结合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在全系统组织开展的医护人员人人学习白求恩精神,人人争做“第一村医”活动,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这样的援建工作。
记者了解到,淄博市卫生健康委第四批驻到各村的106名“第一村医”将结合服务辖区的受灾情况展开全方位灾后心理疏导、健康指导、防疫等援建工作。同时,在人人争做“第一村医”的号召下,各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要争先恐后奔赴灾区,满腔热忱看病行医、设身处地为灾民解忧,争当白求恩式的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