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的北风夹杂着暴雨拍打在窗户上,从缝隙中“钻”出的声音尖锐而刺耳。8月12日凌晨1点,在现河采油厂郝现采油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忙碌非常。由副主任贾焕焕带队,每名值班人员都紧盯着眼前的屏幕,每一组数据,每一条信息都将对现场生产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户外的风雨声越是肆虐,这里的氛围反而愈加井然有序。
今年的9号台风“利奇马”,是这几天的最热话题。“风力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它的重要标签之一。线路断电、光缆刮断、井场被淹,现河采油厂百里油区一度“一片汪洋”,这场狂风暴雨用它的降雨量和风力昭示着它的破坏力。
这是一场硬仗,不仅要迎难而上、逆势攻坚,更要有条不紊、风险受控。为了这场与天斗的战斗,现河人早早做了充分准备——提前召开部署大会、提前安排“两特”带班、提前发放应急物资、提前更换敏感管线、提前维护“四化”设备、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前收拾低洼办公室……用一系列的做法和行动,告诉“利奇马”:“我们准备好了!”
8月11日,台风尚未进入山东,满城早已风雨大作。在中心城区的河50丛式井组,以往都会成为城中“盆地”被水淹没。而这次,15条200毫米粗的排水管线,通过排水泵将雨水向源源不断地外排出。
现河庄采油管理区党委副书记刘晓成在河50注采站连续盯了3天2夜,在8月9日就安置好了排水泵,随时调配,严阵以待。得益于超前的安排部署,河50丛式井组院内的水位一直在可控范围之内,配电室也没有受到影响。
不只是河50,所有现场、站库都提前做了部署,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将皮划艇、橡胶下水裤、应急灯等应急物资提前、足量下发至各单位,急一线之所急,仅各种型号的抽水泵就超过了300台。不只是刘晓成,从现河厂主要领导到每名干部员工,甚至新春采油项目部的东部轮休人员,都加入到这次抗涝救灾的战斗当中。各级单位都排出了24小时值班表,所有人都划分了责任区,要求到人、分工到人、责任到人,群策群力抗灾自救。
8月11日,郝现采油管理区通过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发现郝82线一项电路电压高达280伏,立刻联系电力服务部查出问题并处理解决,一旦线路短路或者闸刀损毁,就会造成25口井停井。
得益于健全完善的PCS(生产指挥系统),现河厂通过大数据和多参数组合预警模式,即使是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中,依然能快速准确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王岗采油管理区单日远程开井超过20井次,不仅节省了时间、减少了损失,而且杜绝了人工巡线的风险。
“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把安全环保放在第一位。”在每天的生产会上,现河厂党委书记刘洪涛都会反复强调。
现河厂不少油井、管线都位于中心城区,安全环保要求高、风险大,除了前期的管线检测更换、动态的信息化预警手段外,现河厂“壮士断腕”,主动关停了10余口管线老化、穿孔风险大的油井。同时,由于危化品车辆不能上路,现河厂要求单拉罐到总液位的80%时必须停井,宁可损失产量,不能出现环保问题!
经过了2天的全力奋战自救,各单位水位都已下降到安全范围内。截止到8月13日,本次台风已造成油井停井793井次,直接、间接影响产量670多吨,受损线路、设备均已逐渐恢复正常。
“台风逐渐远去,但对我们来说,接下来才是最大的挑战。”生产运行科副科长高冠一认为,生产现场积水情况依然严重,如何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尽快恢复生产,尽量减少损失,将会成为下一个重点课题。“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放松警惕,这场抗灾自救的战斗,还在继续!”
(通讯员 孟涛 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