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勒军墨下城,金石崩雪玉收声。
魏碑到此听钟吕,何处康桥山海盟?
这是《酒业财经》主编欧阳瑾老师笔下的钟国康老师,气势非凡,铮铮有力。
8月8日下午,在山东省菏泽杨湖酒庄开讲,一场别开生面的篆刻艺术免费公开课正在进行。来自深圳的著名篆刻、书法家艺术家钟国康为山东菏泽的一百多名篆刻爱好者讲授了篆刻艺术的欣赏、创作与刀法技巧。飘香满园的酒庄响起时刻刀碰击印石的沙沙作响的声音。
钟国康披着狮子头发,激情飞扬,现场讲解、书写、篆刻,嘉宾与观众席目睹、聆听了这样的“艺术”课程,无不啧啧赞叹。
这是钟国康篆刻艺术免费公开课全国巡回山东菏泽站的一个场景。此前,钟国康已在深圳、广州、西安、长沙、桂林等地举办过,听众近两千人,反响强烈。
篆刻作为国粹,是一门具有实用性与鉴赏性的传统艺术,在我国已流传了两千多年,但一直呆在书斋里,与普遍人没有太多的关系。钟国康大张旗鼓地带到大庭广众中,用巡回的方式在全国传播,是他认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名字,都包含着上代人的愿望与寄托,都应该是一方中国印,有尊严感。这些年,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写书画画的人多了起来,找他刻名章闲印的人也多了起来,还有不少年轻人要当入室弟子。作为深圳篆刻艺术家,他感觉到这种变化,开始作些努力与尝试。
钟国康1987年从家乡的文化馆调入深圳大学,在特区呆了三十年。他亲眼看到深圳从边境小渔村变成创造之都、设计之都感慨良多。为了国粹弘扬光大,他学古而不犯古,古人用完整饱满的毛笔,他偏要把毛笔剪了一半才写;古人今人磨墨或倒墨就用,他非得加上矿物、植物、铁锈、酒、茶泥等,发酵后并加很多清水后泼写;古人今人印色鲜红而油薄,而他非要加墨和加很多矿石粉末来调制直至如沾泥后才用;古人今人用的篆刻刀又小而短又方又容易伤手,就一单一腕力而刻,而他非得变长、变圆、变成手指般大小,变成左右手灵活岀力,因为变圆变长的特点,左手回拉力和左手拇指作为杠杆顶力,右手腕力和右肩顶力,这种多方巧力巧用,刻出来的线条深而有力,石味、刀味、笔味、墨味、古韵味自然而派生出来。他说,创新才会消灭泥古不化,才不会酸溜溜的,才能远离古人,才能俱妙渊明,形神自我。从今年开始,他马不停蹄地从深圳向外输出他“所作所为”,向全国传播与教授他的新刀法、墨法等等。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刻不了多少方印了。但中国有十四亿多人,要教更多的年轻人懂欣赏、会刻印,篆书艺术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传播下去。”
写过钟国康传记《最丑的那个人》的作家陈文说:小小的篆刻艺术,在全国搞出那么大的动静,也只有钟国康敢搞。而钟国康的回应是:"为了传播美,我认为先是不怕丑,不怕写坏刻坏,最后才能完美到处献丑。我不会像一些文人一样,羞羞嗒嗒,我的成功就是因为不怕丑,敢献丑,敢创新。”
陈林森学友三天功夫刀味、石味、笔味、墨味、古韵味、图案味、力量全方位达标。
西安三天入门班友几天功夫刀味、石味、笔味、墨味、古韵味、图案味、力量全方位达标。
以上作品为钟老师学生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