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团中央“三下乡”活动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三下乡"的中心思想,来自山东理工大学鲁泰纺织服装学院的一枝独“绣” 实践团于7月30日顺利完成长达12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挖掘红色文化,学习革命传统,弘扬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精神。 一枝独“绣”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沂蒙影视基地,在红嫂纪念碑前举行的开旗仪式,团队成员神色庄严肃穆。在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从她们身上传递的"红嫂精神",使团队成员感受到了深厚的爱党情怀和人性的真善美。
匠心筑梦,传承经典
一枝独“绣”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蒙山妈妈老粗布坊,学习“蒙山妈妈”老粗布在花色和款式上的独特配色和设计以及制作过程。
据了解,老粗布作为沂蒙山区传统工艺瑰宝是淳朴的沂蒙山区劳动人民用原始纺车,以及延续了几千年的工艺纺织的纯棉线,是古老民间传统工艺与新颖时尚的结晶,是具有独特魅力的绿色环保产品。老粗布均采用无人为污染,纯手工制作。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变幻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它抽象地反映着沂蒙山人民的精神世界,因而更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图为“蒙山妈妈”品牌门店
用心雕琢,传承艺术
一枝独“绣” 实践团前往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村,前去拜访著名的左氏面塑的第五代传承人左安胜老师,他说:“面塑是民间艺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这门手艺不能失传。”并且通过手中的面团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红色文化的精髓,不断地传承发展的面塑技艺,并且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左老师的妻子高霞老师耐心的对一枝独“绣” 实践团的成员们讲解着面塑的文化起源,发展历史,制作方法等,面塑的制作对材料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制作的面料要柔润鲜明,不裂不皱,不变质。面塑艺术有着 “一印、二捏、三镶、四滚” 的独特特点,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被号称为“中国的雕塑”。
图为高老师和一枝独“绣”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一枝独“绣” 实践团于20日前往坐落在红色文化发源地马牧池乡,寻找有着关于烙画的传说,而当地村民不一而同的说出了一位叫武玉琴的传承人。她作为沂南县红嫂故里烙画院院长,用他的手艺弘扬沂蒙精神。据悉,武玉琴根据当地浓郁的汉文化和红色文化,充分的挖掘新的题材,将“沂蒙六姐妹”“红嫂乳汁救伤员”等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烙在木板上,让一枝独“绣”实践团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不易,手艺的艰辛,使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肃然起敬。
作为“家家有红嫂,村村有烈士”的红色革命古镇马牧池乡,传承红色文化主题,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叹沂蒙母亲的不易,也涌现了一代代的手艺人传承弘扬发展红色精神。
图为一枝独“绣”团队成员与常山庄纪念碑合影留念
手绣工艺,红色回忆
寻找红色文化之旅的过程中,结束了在沂南马牧池的4天红色文化学习之旅后,立即前往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的金异手工艺品有限公司,这也是本次团队实践活动需要前往学习的红色经典“根据地“之一,在前往卞成飞老师的手工展厅途中。进入展厅映入眼帘色彩艳丽的割绒鞋垫。据了解,割绒纳绣鞋垫属于中国传统手工鞋垫的一种,起源于山东沂蒙老区,割绒艺术过去主要用来制做花鞋的鞋头,因为割绒结实耐磨,广受喜爱,现在由于时代发展,割绒艺术也由原来的做鞋演变成了今天的制作割绒鞋垫。割绒鞋垫,也叫割花鞋垫,是鲁艺中的一种手艺独特的手工制品,割花鞋垫的制作品质,显示着一个女人的手工精巧程度。
卞成飞老师说:“要做割绒鞋垫必须要能耐得住性子,千万不能做到一半就着急。虽然现在带动了很多农村妇女就业,但是能耐得住性子往下传承的年轻人几乎很少。” 卞成飞老师艺术风格上呈现出古朴典雅、简洁大方、写意象征、托物言志等沂蒙特色,把作品的实用性、审美性结合起来,把沂蒙山区淳朴敦厚的民风和多姿多彩的风俗,以及丰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再现于人们面前,惹人喜爱,让人赞不绝口。
朱田镇崔家沟作为非遗精准扶贫点,闲在家里的妇女有时间的都会来织绣。代表作品便是虎头帽,虎头帽的制作工续非常繁琐复杂,要经过剪、贴、插、刺、缝等几十道工续才能完成。大概需要20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虎头帽,卞老师说道:“近期和国外已达成初步合作,把中国传统的绣品和流行元素搭在一块将非常具有特色。流行服装和手工刺绣的完美结合可以显得刺绣工艺更加接地气”。
团队成员们还跟卞老师学习了不同荷包的寓意和最基本的荷包制作,老师非常有耐心的教团队成员们,并且讲到:学手绣需要的是耐心并且耐住寂寞,在一针一线中成长,并且手头功夫需要经过时间的锤炼才能做到完美精致。 一枝独“绣”团队的成员们在一针一线中感受到传统手工艺品的创作十分不易,它非常考验技术和耐心,并且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魅力。
图为卞成飞老师教团队成员端午荷包的制作方法
老师慰问 纳言献策
一枝独“绣”实践团在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的第二天,鲁泰纺织服装学院导员王晓冬和我院老师姜兆辉、郭增革前来慰问。老师的到来让我们更加坚实信心,询问我们实践的过程、方法和遇到的困难,并且对我们的实践提出了建议和要求。老师们说,当代大学生就是缺少这种社会实践,既能磨炼心智又能学到知识增长见识,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此外,老师们再三嘱咐团队成员安全第一。践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将大学生的的蓬勃和朝气展示给社会。
一枝独“绣”实践团到达费县的第二天。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谭霞也来访慰问一枝独“绣”社会实践团。她亲切的说,同学们辛苦了!谭霞老师用她的经验为我们出言献策。给我们接下来的如何实践,怎样去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方案。使我们接下来的实践少走了很多弯路。老师们的慰问和出言献策,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关爱。还切实的帮助和完善我们的实践计划和实践方法。让我们为期十二天的社会实践变得更有条理,更有效率,让团队成员更好地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去。
图为鲁泰纺织服装学院老师与团队成员一同前往沂蒙红色纪念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对本土的一些民俗文化传承和了解却越来越少,最后,一枝独“绣” 实践团也希望此次对临沂地区的红色刺绣调查,能够唤起一部分人们对一枝独“绣”团队的成员们本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旗帜鲜明地唱响红色主旋律,弘扬并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情怀,显得尤为重要。一枝独“绣” 实践团将深入挖掘各地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一枝独“绣”实践团愿为新时代下的红色文化展现出更高的光芒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