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韩凯 蒲泫奇 通讯员 王永青 李延泽
晨报滨州8月8日讯8月2日,本报10版以《八旬老人盼找到父亲和叔叔的墓地》为题,报道了高青县张盛祥老人的心愿。近日,记者辗转找到了张盛祥叔叔牺牲的地方——邹平市魏桥镇刘井村,刘井烈士陵园里共埋葬了72位烈士的遗骸,只有27位烈士留下了名字,其中并没有“张树武”这个名字。8日上午,张盛祥老人来到刘井烈士陵园,尽管这里没有写着叔叔名字的墓碑,但他还是向埋葬在此的烈士敬献了鲜花。回想起父辈们做出的牺牲,老人潸然泪下。
张盛祥老人仔细查看墓碑上的信息。
8月8日早上,记者与高青县高城镇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一起,先到程尔头村接上张盛祥老人和他的儿子张华,然后向邹平市魏桥镇方向出发。路上,张盛祥老人还在研究父亲和叔叔的牺牲信息。由于两人牺牲时张盛祥年龄很小,他能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他甚至连父亲和叔叔的出生年月日也无法确定。此外,有关部门登记的信息也存在出入,比如张盛祥父亲的名字应为“张树同”,烈士证上却登记成了“张树桐”;还有张盛祥父亲应该是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而在一本英名录中被错写成了“1942年”。信息少而乱,这给寻找工作增加了难度。
10点左右,一行人来到刘井烈士陵园,负责管理陵园的刘德龙向张盛祥介绍了陵园的情况。张盛祥和张华把每个墓碑都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有写着张树武名字的墓碑。“说不定就在其中一个没有名字的墓里。”张盛祥叹了口气,接着将带来的鲜花恭恭敬敬地放在了纪念碑前,并和儿子鞠了躬。
献完了花,张盛祥又从包里拿出来一瓶水,一边缓缓地把水往地上洒,一边念念有词。这是他特意带来的家里的水。“我们这些人都是沾了你们的光,才有了今天的好生活。”说到动情处,张盛祥潸然泪下。简单的仪式过后,张盛祥又紧紧握了握刘德龙的手,向对方30多年来义务看管陵园的举动表示感谢和敬意。
“等以后我走不动了就让孩子们来祭扫。”张盛祥临别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