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临沂天气还是很炎热的
很多小伙伴们都喜欢去海边玩,
避开城市的酷暑,
去吹吹海风游游泳好不惬意!
但是,千万不要忽视海边的安全隐患!
近日,
山海天阳光海岸景区有一名女童
套着游泳圈在非游泳区戏水玩耍
退潮时被海水逆流困住......
8月2日上午11时40分许,阳光海岸景区肥家庄段安保队员刘和平在巡逻时发现有部分游客在非游泳区域下海,随即劝导游客上岸。在劝导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一名约八九岁、身上套着游泳圈的女孩被海水逆流困住,向深海飘去,女孩十分惊恐,不停的哭泣。刘和平没有犹豫,立即下海蹚水追上女孩,一把抓住了她的游泳圈。此时女孩已距岸边二十余米,海水漫至刘和平的脖颈。他一边安慰女孩,一边拉着她往岸边走。快到岸边时,女孩的父亲赶到,两人一起把女孩拉上了岸。
上岸后,女孩的父亲连连表示感谢。据了解,这位游客有两个孩子,当时他正陪儿子在礁石上捡贝壳,女儿则在浅水区域玩耍。退潮时小女孩被回流带到了深水区域,而他却并未察觉,幸亏安保队员及时发现。周围游客得知后,纷纷对刘和平竖起了大拇指。
真是惊险!
大家一定要注意!
海澡一定要到指定的游泳区域,
非游泳区域海底地形复杂,
逆流较多,
没有警戒浮漂的保护极易发生危险!!
去海边这些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1、断层的海潮
应对办法
当你看到有断层的海潮时,你就应该立即上岸,因为这里是极易产生浪涡危险之地。但如果你已经处在浪涡里,首先不要想着往岸边的方向游回去,你能做的是游向与海岸线平行的方向,这是自救的唯一办法。
2、你不可不知的离岸流!
如果想去海边玩水的话,提醒大家一定要去有救生员驻点、合法开放戏水的区域!因为不管是平水如镜或是浪花澎湃的大海,在岸边都会形成“离岸流”。
(离岸流形成示意图)
离岸流会在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而且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可能发生,它会出现在多种类型的海滩上。与因猛烈撞击而发出巨大声响的波浪不同,离岸流不会引起人的注意,直到人身陷其中才会发觉。
如何辨识离岸流?
离岸流出现地点的海底都比两边低,海水表面白色浪向岸上冲,似涨潮;可海水下面蓝色水向海中间流,似退潮。
由于离岸流是较深层的水流,所以大部分颜色比较深。而且有一些离岸流表面上看起来几乎没什么浪,同周边的白浪和浪涌相比,它们较安静,这很容易骗过游泳者。
遇到离岸流,如何自救?
典型离岸流的流速大约是2米/秒,超过一般人的泳速。由于离岸流的流速很快,流幅狭窄,不只是一般的戏水者,甚至连救生员在受训时也常被其拉向外海。
1、遇到离岸流强劲时不要选择与大自然对抗,不要尝试逆流游回岸边,而是保持镇定,用最省力的踩水或漂浮,呼叫或挥手寻求救援。
2、不慌张不挣扎要随波逐流,顺着离岸流的水流方向,沿着与沙滩平行的方向游离,脱离『离岸流』后,再转向游回岸边(上图绿色箭头)。
3、若遇到困在离岸流的遇难者,尽可能给予帮助漂浮的器具,千万不要贸然下水救援!
现在,再看这张离岸流逃生图,相信小伙伴们都能看懂了。由于离岸流变幻莫测,请记住海滩救生员的警告:“白浪边上的绿色海面很危险,避开它”。
除了这两种海潮,还有这些海边的物体,他们看似普通,但有剧毒!千万不要用手碰!
1、僧帽水母
它有点像一个塑料袋:
它更像一个气球
但实际上,它是世界最毒水母——
“僧帽水母”!
2、海蜇
活蹦乱跳的4岁小女孩,高高兴兴去海边玩,孰料3个小时后,就与家人阴阳相隔。悲剧的罪魁祸首,是大家都有可能会忽略的“透明杀手”——海蜇!
海蜇毒比河豚毒450倍
众所周知,吃河豚肉会因中毒导致身亡,但海蜇毒要比河豚毒厉害的多。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主任赵晓东介绍,“海蜇又称水母,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有研究表明,海蜇毒素的毒性是海蛇毒素的250倍、河豚毒素的450倍。海黄蜂水母,刺丝可分泌类眼镜蛇毒,对人类危害最大,蜇伤后5分钟即可致人死亡。”
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溺亡!
2017年1月,一个不满4岁的孩子在咸阳海泉湾温泉世界不幸溺亡。据监控显示,孩子在儿童戏水池挣扎了3分多钟,而母亲在离他仅三四米远处刷手机竟却毫无察觉!
还有些人溺水时,
大脑处于半昏迷状态。
所以溺水者会很安静,
旁边人甚至都发现不了异常。
青岛救生协会会长王超说:
“孩子溺水时,
在水里抬不起头来,
他就无法呼救,喊不出声。”
“手也伸不起来,
因为往上一伸手,就往下沉,
大人就会以为,他在里面戏水。”
由于缺乏对这种知识的了解,
导致了很多悲剧的发生。
如果你看他头老是不抬的话,
一定要过去托他一下,
看他到底是不是在玩。
也许因为你这一托,
孩子的命就保住了!
夏季去海边一定要注意!
快把这些注意事项告诉朋友们,
让更多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