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张培 通讯员 丁倩雯
8月1日上午11点20分,张店和平街道桃园社区的网格员王洪升巡查完自己负责的片区后,来到张店柳泉路南首3甲6号楼的王玉英老人家。“王姨,我来了,我给你打饭去,天太热,你别出去,在家喝点水,打开空调。”王洪升嘱咐了一遍,就提着三个饭盒,骑上电动三轮车打饭去了。
其实,83岁的王玉英并不是王洪升的家人。今年55岁的王洪升是张店和平街道桃园社区的一名网格员,负责联络并掌握589户人家,关注1920名居民的情况。2016年7月,刚加入网格员队伍的王洪升得知他负责的片区有一位年过八旬的独居老人,老人的儿子在外地的部队工作,平时无法照顾老人。从那时起,他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任务。
王洪升来到附近的淄博鸿成教育集团,当天的午饭是清炒甘蓝、麻汁油麦菜、炖柴鸡、米饭和馒头。打一顿饭,用三个饭盒?看到记者不解,他说,这家教育机构每天只收老人5块钱,却能提供两顿饭菜。老人中午吃一顿,留另一份饭菜到晚上热热再吃。
10分钟后,王洪升把饭菜给王玉英老人送到家。天很热,老人让他坐下休息一下,拿来毛巾给他擦汗。
王玉英老人吃午饭,王洪升提醒她慢点吃,多吃蔬菜。
王洪升告诉记者,3年前,居委会要求对辖区居民入户采集信息,他在走访过程中知道了王玉英的情况。老人年轻时在淄博一家企业工作,后来退休后去北京跟着两个儿子生活,但她依然喜欢在淄博过日子。7年前,其丈夫病故,她再次被儿子接到北京生活,脾气倔强的她在北京生活了一段时间,还是喜欢淄博,执意回来居住。
王玉英老人说,以前孩子们给她雇保姆,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后来保姆辞职了,她也不想再找人伺候,坚持自己独立生活。
“我年纪大了,自己做早饭还行,但每天买菜做午饭晚饭,就力不从心了。”王玉英老人坦言,王洪升得知她的情况后,就经常来照顾她。每逢节假日,王洪升和妻子在家包了水饺都会给她送来一份。如今她每天的午饭和晚饭都是王洪升协调那家教育机构的餐厅提供。
王玉英吃完午饭,王洪升把她的助听器修好,给她戴上。老人掏出手机,拨通了远在北京某部队儿子的电话。她告诉儿子,王洪升给她送饭来了,还给她修好了助听器。她叮嘱儿子保重身体,好好工作。
老人的儿子耿先生通过电话与王洪升攀谈起来,他称王洪升为“二哥”,并不停地表达谢意。
王洪升坦言,自己家的经济状况不错,他平时是个爱管闲事的人,邻居们遇事都喜欢找他帮忙,当他得知王玉英老人独居生活的情况后,表示一定要照顾好这位老人,让老人的儿子在部队安心工作。
“做这件事,是为了让老人生活得更舒心,我要给自己的儿子、孙子树立做人的榜样。”王洪升自豪地说。